2024111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求祢使我們回轉歸向祢

參考經文: 耶利米哀歌5章1~22節

5:1 上主啊,求你記得我們的遭遇,鑒察我們所受的恥辱。 2 我們的產業都落在陌生人手中;外國人住進了我們的家。 3 我們成為無父的孤兒;我們的母親成為寡婦。 4 我們得付錢才有水喝,連作燃料的木柴也得購買。 5 我們像牛馬被驅趕,勞碌疲乏,不得休息。 6 為了吃一口飯,我們得向埃及人亞述人乞求。 7 我們的祖宗犯了罪,如今他們不在了,我們卻因他們的罪受苦。 8 我們被奴隸不如的人轄制;沒有人能救我們脫離他們的手。 9 殺人凶徒遍佈野外;為了覓食,我們得冒生命危險。 10 我們因飢餓而發燒,皮膚像火爐一般發熱。 11 我們的妻子在錫安山上被姦污;我們的女兒在猶大的村莊被強暴。 12 我們的領袖被綁被吊;我們的老年人不受尊敬。 13 我們的少年人被逼像奴隸一樣推磨;我們的兒童因背負柴捆仆倒。 14 老人不再坐在城門口;年輕人不再彈琴奏樂。 15 歡樂從我們的心中消失;悲愁代替了舞蹈。 16 我們的華冠從頭上掉下來;我們犯了罪,如今我們遭殃。 17 我們為這些事徬徨失措;眼淚使我們的眼睛模糊。 18 因為錫安山孤寂淒涼,狐狸在廢墟中徘徊。 19 然而上主啊,你永遠掌權;你的統治世世無窮。 20 你為甚麼長久遺棄我們?你幾時再記起我們呢? 21 上主啊,求你使我們回心轉意,歸向你。求你恢復我們昔日的光榮! 22 難道你永遠拒絕我們?難道你的忿怒永不止息?

面對耶路撒冷的邪惡墮落,先知以西結也曾和耶利米一樣,以所多瑪的毀滅為例說:「她跟她的女兒吃得飽,過著安逸的日子,就驕傲起來,不照顧那些困苦貧窮的人。她們驕傲,做了我所恨惡的事,所以我消滅了她們。」(以西結書16章49~50節)新約中,耶穌亦曾以所多瑪為例,諷刺地對比迦百農的不願悔改,在審判時要受更大的懲罰(參閱馬太福音11章23~24節)。對照之下,現代社會中壓榨窮人、強暴、腐化、流人血、驕傲、奢侈等情況並不遑多讓,我們當引以為戒。

耶利米哀歌最後一章,滿是禱告,先知以此延續耶路撒冷對上帝的渴望,深盼上帝記念她的遭遇。禱告中,先知表達了憤怒、痛苦、抗議、憂傷,並質問上帝:「難道祢的忿怒永不止息嗎?」(5章22節b)上帝的忿怒著實可怕,但仍蘊藏真理,所以先知說他想起另一件事,於是希望又重新燃起,因為上主的慈愛永不斷絕,祂的憐憫永不止息。哀歌是有指望的,並有救恩的核心信息。禱告,是向那一位永遠信實、施慈愛與憐憫的上帝說話,而上帝也等待我們向祂傾心吐意。

為此,先知最後不再求上帝記得耶路撒冷的遭遇,或求祂讓仇敵撤離、使錫安重建,甚至也不是求上帝終止苦難,而是祈求上帝使他們得以回轉歸向祂。先知禱告的心志就如約伯一樣:「從前我聽別人談論祢,現在我親眼看見祢。所以,我對說過的話覺得羞愧,坐在塵土和爐灰中懺悔。」(約伯記42章5~6節)先知祈求上帝使人民回轉、再次得見祂的面,重新確立他們過往與上帝立約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復原,不是仰賴先知的獨白,而是需要上帝主動使祂的子民回轉歸向祂。

耶利米哀歌在聖經中代表一種持續不輟的祈禱,聲聲道出一群人迭受苦難、得不到安慰的心情。因此,哀歌代表聖經中整體受難者的聲音,並忠實描繪了人類在苦難中的心情。正如申命記30章言明上帝的應許,祂要使悔改的子民可以尋找到祂,並全心愛祂。這樣的盼望也在猶太人誦讀哀歌的習慣中,在讀完22節之後,他們通常會再重複讀21節。上帝在過去、現在、將來,不斷恢復祂與子民的關係,都是因為祂的恩典和榮耀。因此,當我們再次注目十字架,除了思想基督耶穌的受苦,也要思想祂的復活所帶來的盼望。



默想:
哀歌以禱告作結束,對我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禱告時,如何不與現實和誠實脫節?

祈禱:
上帝啊,祢的慈愛永不斷絕,祢的憐憫永不止息,願我虛心痛悔,因祢的話而警醒。奉主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