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凝視現實的先知

參考經文: 耶利米書14章1~22節

14:1 上主告訴我旱災的事: 2 猶大悲鳴,城鎮敗落,居民躺在地上哀傷;耶路撒冷哭號求助。 3 富戶差奴僕去打水;他們到池旁卻找不到水,帶著空水罐回來。他們蒙著頭,又失望又狼狽。 4 天不降雨,大地龜裂;農夫蒙著頭失望。 5 野地的母鹿拋棄新生的小鹿;因為沒有草料。 6 野驢站在山岡上,像野狗喘著氣;因為沒有草吃,牠們的視力衰退了。 7 我的子民向我呼求:上主啊,即使我們的罪指控我們,求你仍然照你的諾言幫助我們。我們一再離棄你;我們得罪了你。 8 你是以色列惟一的希望,是我們遭難時的救主。在我們中間,你為何像陌生人?像過路旅客一早就走? 9 為何你像毫無戒備的人,像無能為力的戰士?然而,上主啊,你的確與我們同在!我們是你的子民;求你不要棄絕我們。 10 關於這些人,上主這樣說:「他們喜歡背離我,隨自己的意思游蕩。因此我厭惡他們;我要記住他們的過錯,懲罰他們的罪行。」 11 上主對我說:「你不必求我幫助這些人。 12 即使他們禁食,我也不聽他們的哀求;即使他們獻燒化祭和素祭,我也不接受。我倒要用戰爭、饑荒,和瘟疫消滅他們。」 13 我說:「至高的上主啊,先知預言沒有戰爭,沒有饑荒。他們說,你允許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太平。」 14 但是上主說:「那些先知假借我的名撒謊。其實,我並沒有差他們,也沒有命令他們或向他們說過一句話。他們的異象不是我給的;他們的預言只是他們自己的幻想。 15 所以,我─上主這樣告訴你:我要對付那些不是我差派的假先知;他們假借我的名預言這地方不會有戰爭,不會有饑荒。可是我要用戰爭和饑荒消滅他們。 16 那些聽他們說預言的人也要遭遇同樣的結局。他們的屍體,連同他們妻子兒女的屍體,都要被拋棄在耶路撒冷街上,沒有人埋葬。我要他們因自己的邪惡遭受報應。」 17 上主吩咐我向人民述說我的憂傷:讓我的眼淚日夜湧流吧!讓我不停息地哭泣吧!因為我的同胞受傷;他們受嚴重的打擊。 18 我走到野外,看見死於刀下的屍體;我走進城裏,看見人民因飢餓病倒。先知和祭司照常工作,卻不曉得自己在忙些甚麼。 19 上主啊,你完全棄絕了猶大嗎?你厭惡錫安的居民嗎?你為何重重地擊打我們,使我們不得治癒呢?我們期待平安,卻看不見好光景;我們等著醫治,反遭受恐嚇。 20 上主啊,我們得罪了你。我們承認自己的罪過,也承認我們祖先的罪惡。 21 求你記得你自己的應許,不要厭棄我們;求你不使耶路撒冷─你光輝的寶座蒙羞;求你不廢除你與我們所立的約。 22 列國的偶像能使天降雨嗎?天空能自降甘霖嗎?上主─我們的上帝啊,我們的希望在於你,因為這一切都受你支配。

從耶利米對上主控訴的內容來看,實在不難理解,先知的道路往往伴隨著孤單、威脅與不被認同。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同時期存在著許多假先知,但與較多傳達負面信息的耶利米相比,這些假先知傳達的消息,常是人們愛聽的內容,即使國家早已大難臨頭──旱災肆虐、饑荒四起、外敵環伺,他們仍然為著迎合眾人,而宣稱上主要賞賜太平給這土地,不會有戰爭與饑荒。諷刺的是,明明野外多的是死於戰禍的屍體,城內明顯可見人民因飢餓而病倒,但這群假先知們卻依然照常工作──昧著良心傳揚喜訊,彷彿災禍從未發生,用假訊息麻痺眾人對災難的警覺。

同樣是面對嚴峻現實的耶利米,表現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即便耶利米被人們蔑視,他仍然堅守先知職分;即使他的內心早已被悲傷、自憐、憤慨的情緒淹沒,甚至是對上主懷疑與不滿,但他仍然殷切呼求,希冀上主能與祂的子民同在,不棄絕他們。耶利米和假先知最大的不同在於,他能夠凝視現實,看見國家與人民最深切的問題與需要,並且投身於困境之中,試圖力挽狂瀾。

1935年10月5日,正好是巴克禮牧師病逝於台南新樓醫院的日子。當時,府城人對巴牧師最深的記憶,莫過於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日本軍隊即將圍攻府城。當時因守將劉永福潛逃,群龍無首而導致城內大亂,在外敵來襲風聲鶴唳之際,城內仕紳請求巴牧師與宋忠堅牧師出面求和。10月20日晚上,兩位牧師帶著仕紳連署的請願書在黑夜中提燈前行,到城外敵營面見日本將領乃木希典,引導軍隊和平入城,城內人民得以從危機中全身而退,無一人受害。

值得注意的是,巴克禮牧師在1895年初其實人還在廈門,他大可選擇留在那裡避鋒頭,卻在兵禍最嚴峻時搭船回來,選擇與上主託付給他的羊群同在。比起高舉民族大義旗幟起兵,卻臨陣脫逃留下爛攤子的台灣民主國諸多昏庸將帥,巴牧師反而更能敏銳地判讀局勢,並且和人民站在一起。他和宋牧師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尋求城民的福祉,而這就是他和先知耶利米的信仰共通之處──他們看見了現實世界的需要,並且將自己委身於需要之中。

若現代基督徒也能有同樣的現實感,或許我們就不會只活出明哲保身的信仰,而能夠用先知的眼光凝視現實,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使命,而使更多人藉由你我的行動,感受到上主的慈愛。



默想:
我在生活的周遭,看見了哪些自己可以付出關懷的需要?

祈禱:
上主!求祢使我擁有先知般的眼光,能看見在人們最深刻的需要之處,有祢在那裡等待著我一起同工。上主,請差遣我,我願意去。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