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耶路撒冷的陷落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36章1~14節

36:1 猶大人民選了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在耶路撒冷膏立他作王。 2 約哈斯二十三歲的時候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統治了三個月。 3 埃及王尼哥擄了他,並要猶大國進貢銀子三千四百公斤、金子三十四公斤為賠款。 4 尼哥王立約哈斯的哥哥以利亞敬作猶大王,把他的名字改為約雅敬。約哈斯被尼哥擄到埃及去。 5 約雅敬二十五歲的時候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統治了十一年。他做了上主─他的上帝看為邪惡的事。 6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侵犯猶大,俘虜了約雅敬,把他用鎖鍊鎖住,帶到巴比倫。 7 尼布甲尼撒也把聖殿裏的一部分寶物帶到巴比倫他的王宮。 8 約雅敬所有的事蹟,包括他所做可憎的事和所犯的罪,都記載在以色列和猶大列王史上。他的兒子約雅斤繼承他作王。 9 約雅斤十八歲的時候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統治了三個月零十天。他也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 10 第二年春天,尼布甲尼撒王把約雅斤和聖殿裏的寶物擄到巴比倫去,然後立約雅斤的叔叔西底家作猶大和耶路撒冷王。 11 西底家二十一歲的時候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統治了十一年。 12 他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沒有謙卑聽從耶利米先知所傳達上主的話。 13 尼布甲尼撒王曾經強迫西底家奉上帝的名發誓忠心於他,但西底家背叛了他。西底家頑固不肯悔改,不轉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14 除此以外,猶大的領袖們、祭司,和人民仿效他們周圍的民族去拜偶像犯了大罪,污穢了上主分別為聖的聖殿。

耶路撒冷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認為,耶路撒冷只是以色列人的信仰中心和起源,與自己無關。但對基督徒而言,耶路撒冷其實具有神聖的意義,因為我們的信仰有許多和耶路撒冷相關,從新約和舊約都能看到。也因此,耶路撒冷被稱為「聖地」,許多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去一趟「聖地之旅」,親自感受耶穌和聖經人物曾經生活過、走過的地方,也親自體驗他們呼吸過的空氣、吃過的食物、看過的風景。

但不管如何,我們對耶路撒冷的重視程度,一定不如以色列人。因為耶路撒冷不只是以色列民族精神的寄託,也是他們信仰形成的中心、自我身分的認同和驕傲。以色列人相信,上帝就在耶路撒冷與他們同在,只要耶路撒冷存在,整個民族就會受上帝保佑,國家必定強盛,不會滅亡。不過,這只是以色列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時,曾吩咐他們遵行祂的旨意,要他們走在正道上,這樣祂就會保守他們。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做的事,並不是一種利益交換。上帝重視的是:以色列人有沒有照顧他們當中的孤兒、寡婦、寄居者和窮人;有沒有不畏權勢,實行公義;有沒有真正敬畏上帝,不拜偶像。上帝並沒有說,遵守獻祭與法律是得救的必要條件。那是人害怕得罪上帝而設的,以為只要不越過法律這條界線,就可以安心了。

從聖經可知,猶大最後幾任王都沒有行上帝喜悅的事。其中,約哈斯仿效祖先的壞榜樣,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被尼哥擄到埃及(歷代志下36章1~4節,參閱列王紀下23章32節);約雅敬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被尼布甲尼撒擄到巴比倫(歷代志下36章5~8節);約雅斤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也被擄到巴比倫(9~10節);西底家做了上帝看為邪惡的事,最後導致整個國家滅亡。

這告訴我們,並不是耶路撒冷存在,上帝就保護以色列不會滅亡。第14節,歷代志作者直指:猶大的領袖、祭司和人民仿效他們周圍的民族拜偶像,而犯了大罪,汙穢了上帝分別為聖的聖殿,這正是以色列亡國的主要原因。我們從聖經可以知道,上帝看重的是人跟祂的關係,而不是有形的建築物和宗教儀式。人們可以得救的關鍵,在於有沒有遵守上帝的要求──不是表面的遵守法律規定,而是在生活中存敬畏的心實踐上帝的真理和教導。



默想:
猶大國的最後幾位君王,表面上維持宗教儀式,內心卻不敬畏上帝。我如何避免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呢?

祈禱:
愛我的主,求祢讓我有一顆柔軟的心,願意聽從祢的教導,遵照祢的旨意而行。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