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聽說故事,體驗歸屬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11章1~47節

11:1 以色列所有的人都到希伯崙來見大衛,對他說:「我們是你的骨肉同胞。 2 從前,當掃羅還是我們的王時,你已經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入戰場。上主─你的上帝曾經應許你說,你要作牧人領導他的子民,作他們的統治者。」 3 所有以色列的長老都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上主面前與他們立盟約,他們就膏立他作以色列的王,正如上主藉撒母耳所應許的。 4 大衛王和所有的以色列人去攻打耶路撒冷城(那時叫耶布斯),當地的居民耶布斯人還住在那裏。 5 耶布斯人說大衛永遠進不了城,但大衛佔領了他們的錫安堡壘,從此這地方就叫大衛城。 6 大衛說:「第一個殺死耶布斯人的人要作軍隊的統帥!」約押(他的母親是洗璐雅)領先攻打,於是他作了統帥。 7 由於大衛住在堡壘,這堡壘就叫大衛城。 8 大衛重建這城,從山的東邊填土的地方開始修建,約押修建城的其餘部分。 9 大衛一天比一天強盛,因為上主─萬軍的統帥與他同在。 10 以下是大衛手下著名勇士的名單。他們和其餘的以色列人擁立大衛為王,正如上主所應許的。他們又鞏固大衛的王國。 11 第一個是哈革摩尼宗族的雅朔班。他是「三巨頭」的首領,曾在一次戰役中用矛刺死了三百人。 12 「三巨頭」的第二個是亞合族人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 13 在巴斯‧達閔戰役中,他跟大衛一起抵抗非利士人。當以色列人逃跑的時候,他正在一塊大麥田裏, 14 率領部下在田間對抗,堅守陣地,擊殺非利士人。上主使他大勝。 15 當一隊非利士人駐紮在利乏音谷時,有一天,三十勇士中有三個人到亞杜蘭洞附近的磐石去見大衛。 16 那時,大衛在一個設防的山頭;一群非利士人佔了伯利恆。 17 大衛思念家鄉,說:「我多麼想喝伯利恆城門邊的井水啊!」 18 那三個著名的勇士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地,到伯利恆城門邊的井打水,帶回來給大衛。但大衛不喝,把水倒出來,當祭物獻給上主。 19 他說:「上帝啊,我怎麼能喝這水!這等於喝冒生命危險去打水的勇士的血!」因此大衛不喝。這就是那三個勇士的英勇事蹟。 20 約押的弟弟亞比篩是「三十勇士」的首領。他曾用矛刺死了三百人,因此在「三十勇士」中出了名。 21 他是「三十勇士」中最傑出的一個,成了他們的首領,但還是比不上「三巨頭」的聲望。 22 甲薛人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是另一個著名的勇士。他有很多英勇的事蹟,包括殺死了兩個勇猛的摩押戰士。他曾在下雪天下到坑裏,打死一隻獅子。 23 他又殺死一個埃及的巨人;那人高兩百多公分,手裏拿著長矛。比拿雅用棍子擊打他,把他手裏的矛搶過來,用那矛刺死他。 24 這些都是比拿雅的英勇事蹟;他是「三十勇士」之一, 25 是十分傑出的一個,但還是比不上「三巨頭」的聲望。大衛派他作侍衛長。 26 以下是其他英勇的戰士:亞撒黑─約押的弟弟、伊勒哈難─伯利恆人朵多的兒子、沙瑪─哈律人、希利斯─帕勒提人、益吉的兒子以拉─提哥亞人、亞比以謝─亞拿突人、西比該─戶沙人、以來─亞合人、瑪哈萊─尼陀法人、希立─尼陀法人巴拿的兒子、以太─便雅憫族基比亞人利拜的兒子、比拿雅─比拉頓人、戶萊─迦實谷人、亞比─亞拉巴人、押斯瑪弗─巴魯米人、以利雅哈巴─沙本人、哈深─基孫人、約拿單─哈拉人沙基的兒子、亞希暗─哈拉人沙甲的兒子、以利法勒─吾珥的兒子、希弗─米基拉人、亞希雅─比倫人、希斯羅─迦密人、拿萊─伊斯拜的兒子、約珥─拿單的兄弟、彌伯哈─哈基利的兒子、洗勒─亞捫人、拿哈萊─替約押拿武器的比錄人、以拉和迦立─以帖人、烏利亞─赫人、撒拔─亞萊的兒子、亞第拿─示撒的兒子(示撒是呂便支族的一個領袖,他有自己的三十名戰士)、哈難─瑪迦的兒子、約沙法─彌特尼人、烏西亞─亞施他拉人、沙瑪和耶利─亞羅珥人何坦的兒子、耶疊和約哈─提洗人申利的兒子、以利業─瑪哈未人、耶利拜和約沙未雅─伊利拿安的兒子、伊特瑪─摩押人、以利業、俄備得,和鎖巴人雅西業。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在《誰能寫出玫瑰的味道?》一書中,有則故事:一名小丑於午間在公園角落表演,逗得往來人群哈哈大笑。不久,其中一位男士看了手錶,發現該回去上班了,因覺得表演精采,就上前放一張紙鈔在小丑的帽子裡。「不要給我錢,」小丑大聲說:「不如買些蘋果給大家吃。」男士聽了很震驚,但接受此意見,不久他就帶回一袋蘋果,發給觀賞的人群。一個吃著蘋果觀賞小丑表演的小群體,就此誕生了。後來的人,除非從那個小群體的某人那裡聽到這個故事,否則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看小丑表演會有蘋果吃,並因為認同,而變成此群體的一分子。這個故事詮釋出,故事的特質是連結已知與未知、現今與未來的奇妙橋梁,在聽與說之間,把聽故事之人的心揪在一起,建構成一個共同體。

歷代志的作者為讓被擄的以色列人理解,在波斯帝國善意治理下,生活已獲改善的此刻,何以需要立即起程返回故土,首先以族譜作連結,試著讓認同支族的人民對號入座,清楚意識自己是誰。其次,他以歷代志上10章掃羅王的失敗作起手式,對照11章許多勇士加入大衛王的陣營,來呈現回歸選民的特質。

大衛手下的勇士,幾乎每個都有名字。不過,今天的經文聚焦於三位無名的勇士。他們英勇的作為,不是鞏固領導中心的政權,不是為國開疆闢土,也不是以小博大的勝利,而是體貼大衛對家鄉的思念。當他們無意間聽見大衛喃喃自語:「我多麼想喝伯利恆城門邊的井水啊!」這三個「憨人」就私自行動,冒著生命危險闖過非利士人的陣營,帶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水。大衛接過這水感動不已,視這水為勇士的血。信仰讓大衛無法把這水喝下,於是把它當作珍貴的祭物──兄弟之愛的共同體,獻給上帝。

撒母耳記下23章8~39節有同樣的故事,被編在大衛的故事尾聲,遺言之後的附錄中。歷代志作者則將此故事編撰在前面,期待藉此突顯大衛對家鄉的思慕之情。作者並點出,大衛能激發人心、具有使跟隨者成為勇士的領袖魅力,以此凝聚以色列新世代的心,激起勇氣來承繼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認同自己是一群巴勒斯坦的新共同體,回應上帝要他們再次「出埃及」的呼召。



默想:
見證人,可以詮釋為:「在聽與說之中,心被感動,而有所歸屬的人」。我曾經作過這樣的見證人嗎?我願意為了讓人歸屬於上帝,而為他講一個感人的生命故事嗎?

祈禱:
主上帝,願我讀經時,能聽見祢用故事來碰觸我的靈魂,讓我的生命能產生歸屬感,成為有勇氣為祢作見證的人。靠著主耶穌基督的愛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