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神聖家族的使命與傳承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6章1~81節

6:1 利未有三個兒子─革順、哥轄、米拉利。 2 哥轄有四個兒子─暗蘭、以斯哈、希伯崙、烏薛。 3 暗蘭有兩個兒子─亞倫、摩西,一個女兒美莉安。亞倫有四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 4 以利亞撒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非尼哈、亞比書、 5 布基、烏西、 6 西拉希雅、米拉約、 7 亞瑪利雅、亞希突、 8 撒督、亞希瑪斯、 9 亞撒利雅、約哈難、 10 亞撒利雅(就是在所羅門王所造耶路撒冷聖殿裏任職的那人)、 11 亞瑪利雅、亞希突、 12 撒都、沙龍、 13 希勒家、亞撒利雅、 14 西萊雅、約薩答。 15 在上主藉著尼布甲尼撒王俘虜了猶大和耶路撒冷人民的時候,約薩答也被擄去。 16 利未有三個兒子─革順、哥轄、米拉利。 17 他們每人都有兒子。革順有立尼和示每; 18 哥轄有暗蘭、以斯哈、希伯崙、烏薛; 19 米拉利有抹利和母示。 20 革順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立尼、雅哈、薪瑪、 21 約亞、易多、謝拉、耶特賴。 22 哥轄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亞米拿達、可拉、亞惜、 23 以利加拿、以比雅撒、亞惜、 24 他哈、烏列、烏西雅、少羅。 25 以利加拿有兩個兒子─亞瑪賽和亞希摩。 26 亞希摩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以利加拿、瑣菲、拿哈、 27 以利押、耶羅罕、以利加拿。 28 撒母耳有兩個兒子─長子約珥,次子亞比亞。 29 米拉利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抹利、立尼、示每、烏撒、 30 示米亞、哈基雅、亞帥雅。 31 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以後,大衛王派人在上主的殿中負責音樂的事。 32 在所羅門王沒有建造聖殿那段期間,他們在上主的聖幕輪流任職。 33 擔任這項音樂職務的聖殿歌手的家譜如下:哥轄宗族有希幔;希幔是第一班的領袖,是約珥的兒子。他的家譜往上推是:希幔、約珥、撒母耳、 34 以利加拿、耶羅罕、以列、陀亞、 35 蘇弗、以利加拿、瑪哈、亞瑪賽、 36 以利加拿、約珥、亞撒利雅、西番雅、 37 他哈、亞惜、以比雅撒、可拉、 38 以斯哈、哥轄、利未、雅各。 39 亞薩是第二班的領袖。他的家譜往上推是:亞薩、比利家、示米亞、 40 米迦勒、巴西雅、瑪基雅、 41 伊特尼、謝拉、亞大雅、 42 以探、薪瑪、示每、 43 雅哈、革順、利未。 44 米拉利宗族的以探是第三班的領袖。他的家譜往上推是:以探、基示、亞伯底、瑪鹿、 45 哈沙比雅、亞瑪謝、希勒家、 46 暗西、巴尼、沙麥、 47 末力、母示、米拉利、利未。 48 他們的族弟兄利未人被派在聖幕─上主的殿中擔任其他各項職務。 49 亞倫和他的後代供奉香火,並在祭壇上獻燒化祭。他們的職務是主理至聖所的一切禮拜事宜,並且獻牲祭。他們按照上帝的僕人摩西所指示的做這些事,為以色列人贖罪。 50 亞倫的後代按父系傳下的有:以利亞撒、非尼哈、亞比書、 51 布基、烏西、西拉希雅、 52 米拉約、亞瑪利雅、亞希突、 53 撒督、亞希瑪斯。 54 以下是亞倫後代哥轄宗族所分得的地區。在利未人所得到的土地當中,哥轄宗族分到的是第一份。 55 這地區包括在猶大境內的希伯崙和附近的草原, 56 但是屬於希伯崙城的田地和村莊則分配給耶孚尼的兒子迦勒。 57 亞倫後代分配到的城鎮如下:庇護城希伯崙、雅提珥、立拿附近的城鎮、以實提莫、希崙、底璧、亞珊、伯‧示麥,以及這些城附近的草原。 58 59 60 在便雅憫境內,他們分到迦巴、阿勒篾,和亞拿突,以及這些城附近的草原。他們的家族共有十三座城可居住。 61 哥轄宗族其餘的家族抽籤分到西瑪拿西境內的十座城。 62 革順宗族的各家族分到十三座城,在巴珊的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和東瑪拿西境內。 63 米拉利宗族的各家也同樣以抽籤分到十二座城,在呂便、迦得,和西布倫境內。 64 以色列人就這樣把城鎮分給利未人住,也把城附近的草原給他們。( 65 上面所提在猶大、西緬,和便雅憫境內的城鎮也是用抽籤分配的。) 66 哥轄宗族有些家族分到以法蓮境內的城鎮, 67 有以法蓮山區的庇護城示劍、基色、 68 約緬、伯‧和崙、 69 亞雅崙、迦特‧臨門,和附近的草原。 70 在西瑪拿西境內,他們得到亞乃和比連兩座城以及附近的草原。 71 革順宗族各家分到以下各城鎮以及附近的草原:在東瑪拿西境內有巴珊的哥蘭和亞斯他錄。 72 在以薩迦境內有基低斯、大比拉、 73 拉末,和亞年。 74 在亞設境內有瑪沙、押頓、 75 戶割,和利合。 76 在拿弗他利境內有加利利的加低斯、哈們,和基列亭。 77 米拉利宗族各家分到以下各城鎮以及附近的草原:在西布倫境內有臨摩挪和他泊。 78 在呂便境內,約旦河東岸過了耶利哥的那邊有高原上的比悉,以及雅哈撒、 79 基底莫,和米法押。 80 在迦得境內有基列的拉末、瑪哈念、 81 希實本,和雅謝。

歷代志是以色列人被擄後,重新審視歷史、信仰反省的紀錄,內容由兩個神學核心的互動產生:一個是上帝與大衛立約賜福王權的應許,一個是延續利未支族在聖殿服事的神聖使命。作者在記錄完大衛王的譜系後,以較長的篇幅介紹在聖殿服事的族系家譜,將其放在十二支派的焦點位置。在此份長長的家譜中,記述了三種職分:主理禮拜事宜和獻祭的祭司、在聖殿擔任各項職務的人、聖殿的音樂事奉者。

利未族系被看重有兩個因素:首先,聖殿服事的職分具有神聖的榮耀,若沒有利未族系身分連結的人,回歸後無法在聖殿中服事(參閱尼希米記7章63~64節)。對回歸者而言,家譜正好能證明現代社會所說的「合法性」問題,包括:土地繼承、合法的祭司、誰是正統王室等。其次,從當時回歸的另一組文獻──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來看,首批回歸的以色列人當中,祭司等聖殿服事者具備帶領會眾的特殊意義。英國牧師大衛‧鮑森認為:「從巴比倫歸回的人中,每15個人就有2位是祭司,他們歸回是有宗教的含意……是為了重建上帝在耶路撒冷的名」,即回應信仰使命的呼召。

這神聖的家族譜系提醒我們,在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氛圍中,當我們煩惱子孫不去教會時,如何能既尊重他們的想法,又讓他們承繼這個信仰呢?首先我們當反思,自己是否有足以成為家族典範、值得一再敘述榮耀神的故事?我們信耶穌,若連自己都不認為這個信仰是值得肯定、令人感到尊貴的,那要如何讓未信的家人接受這個信仰,並且願意服事呢?其次,我們要帶領孩子感受恩賜,鼓勵將其所學的連結到教會的服事。許多信徒會讓孩子學音樂,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而是知道音樂在教會服事的重要性,期待孩子因著音樂與信仰連結,而承繼信仰。所以,他們以奉獻的心讓孩子藉著音樂來服事上帝。其實,任何恩賜都能獻給主用,但我們必須先有樂意的心,並用禱告托住這個服事的心志。

當我們向人表明自己是第幾代基督徒時,並不是為了誇耀。唯有以感謝的心表明自己是第幾代基督徒,願意為服事的使命承繼先祖的基督信仰,以真誠的心敬拜上帝,並為建造新耶路撒冷獻上自己,方能從上帝的憐憫中領受極大的榮耀。



默想:
我在教會的信仰生活中,感受到的呼召是什麼?我是否願意在這個呼召中盡心擺上自己?

祈禱:
主上帝,懇求祢讓我在背負勞苦重擔的生命過程中,領受從祢而來的恩典和使命,如此,我就能以新眼光面對祢對我未來人生道路的呼召。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