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知的警戒中,除了指出猶大的罪、痛苦景象,更重要的是帶出將來的最終盼望,並且教導人民現今應當怎麼行。15節表列出要與不要的清單。這裡的「不要」,顯得語氣相當溫和,原來的意思其實帶有厭棄的意味。同一個詞在31章7節翻譯成「扔掉」:「時候到了,你們該扔掉你們親手用金銀所鑄造的那些邪惡的偶像。」有趣的是,類似的內容教導,在30章22節現代中文譯本1995版譯為:「你們要把鍍過金或鑲過銀的偶像當垃圾扔掉,大聲喊:『去你的吧!』」真是大快人心。只是在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則翻譯成:「滾開!」力道似乎弱了一些。不管如何,我們可以看見對惡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與決心。屬上帝的子民,在信仰的旅程中,都需要這種壯士斷腕、毅然棄絕惡的堅定態度。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我國政府強制執行境外進來要隔離14天的防疫措施,透過隔離防止病毒的擴散,確保全國人民安全。與病毒隔開來,就如我們與罪隔開來。隔離的原文quarantine,原意是40天。古代往來船隻到威尼斯要在港外停泊40天才可進港,以免疫病入侵,後來就用此字表示隔離、檢疫。這要追溯到1374年,黑死病大流行,造成災情慘重。當時米蘭王國的國王貝爾納博下令,歸國的軍隊不准登陸,要先停泊在海外一座無人島邊。他並親自前往與軍隊在一起,禱告40天,求上帝憐恤。這命令後來稱為「貝爾納博詔書」。因為這個隔離40天,讓當時許多人免於黑死病的侵害。
隔離有多重要?網路流傳這段話:「Quarantine, maybe No Human "Right", but No Quarantine, No Human "Left"...Right or Left, you choose!」意思是:「隔離,也許沒有人權,但是不隔離,就沒有人類存留……要人權或存留,你自己選擇!」隔不隔離,實則關乎生死與存亡。同樣的,要不要與罪隔離,也關係我們的生與死。
我曾經歷一位弟兄生病住院,主日早晨急著向醫院請假,拖著虛弱的身體來教會找牧師。他到教會就說要禱告,牧師說:「好,坐下來,我們來禱告。」他回答說:「不是這種,是要到聖殿前跪下來的禱告。」原來他說的是到上帝面前認罪,就在他臨終之前。
一生中總要得機會,然後很有魄力地對罪說:「去你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