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主使大衛所向無敵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18章1~17節

他在以東各地駐紮軍隊;當地居民都歸順大衛王。上主使大衛所向無敵,處處得勝。(歷代志上18章13節)

歷代志上18~20章,是大衛一生好幾場戰役的「縮時」紀錄。對於被擄後回到迦南地的猶大民而言,大衛這些過往榮耀的戰功,是他們嚮往的回憶,更是他們轉向未來對彌賽亞拯救者形象的投射。

只是,對台灣而言,戰爭有什麼好談的?在日本所謂的「大東亞戰爭」,台灣人被迫當軍伕;國共內戰時,台灣人被誘拐陷入所謂的「正統中國政權」保衛戰中,成為國民黨的傭兵,被遺棄在失敗的中國戰場上。戰爭帶來的經驗是:殘酷、恐怖、痛苦、憂傷、撕裂、陰影、死亡。

雖然我們厭惡、拒絕戰爭,卻不得不投入各式戰場,為求生存而努力求勝。有些人透過打壓、掠奪別人而贏得利益,贏得榮譽,還誇口這是「台灣之光」。在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下,我們的確無法不爭不戰,要活得久就必須「拚命」,就像古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一上場就是你死我活,除非獲勝,否則不能活。這景況,也是這段經文中大衛的寫照。

不過,在一片高呼「勝利」的歡慶中,6、13節隱藏一句大衛所向無敵的關鍵:「上主使……」。這敘述非指大衛沒能力,而是指他認真維護他的國家,擴展他的事業;他既有能力,又有努力。但,努力一定會成功嗎?不,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努力之外,還需要一點運氣或關鍵信念。

大家都需要很努力,不努力根本無法登上高峰,但就在最後一刻,讓我們勝過別人的,不是在極限中能比別人更多一點努力與堅持,而是「信念」為我們帶來的恩典選召:「我是為此而生」的確信。

若不是上主,大衛如何所向無敵?歷代志作者歌頌大衛勝利的故事,重點在於向被擄歸回的人民述說:大衛能所向無敵,是因為「上主使……」,同時,見證大衛以信心歸榮耀給上主,承認一切都是恩典,是上主使他所向無敵的。於是,他就將得勝的一切戰利品「全部獻給上主」。

大衛戰爭的故事,不只是一個被迫為生存而戰、上主同在拯救的見證;更重要的信息是體現上主使我們人生勝利的目的,不是如戰爭般超越別人,導致殺戮與剝削,而是為了獻上分享──上主讓我的人生得勝,是為了奉獻給上主,為了分享,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於是,歷代志上18章14節肯定大衛的對外勝利,成就「對人民秉公行義」的對內施政。



默想:
得勝的價值是什麼?一個可以榮耀主的獎賞?還是……?

祈禱:
主耶穌,祢誕生在窮人家的馬槽裡,缺乏顯赫;主耶穌,祢被釘死在十字架,充滿屈辱。當我祈求人生得勝的光榮,以為是榮耀祢時,也許正是我離開祢時。不!求祢讓我只奉祢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