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聖殿工人──尼提寧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上9章1~44節

最先返回自己的城市、住在自己地產上的有以色列平民、祭司、利未人,和聖殿工人。(歷代志上9章2節)

當歷代志把所有譜系都整理交代後,遺漏的部分就在本章做補述。這裡提及以色列平民、祭司、利未人,及和合本譯為「尼提寧」的聖殿工人。尼提寧究竟屬何族群?又跟以色列譜系有何關聯?這群「尼提寧」並非以色列人,相傳是當初欺騙約書亞的基遍人,後來成為祭司、利未人的僕役。這群非以色列支派竟出現於譜系中,也值得我們思考。

台灣除了原住民,人口以移民族系為主,其中以閩客族群為多。早期移民來台先後不同,不像以色列12支派一起大規模移民。400年來,台灣有兩次較大規模移民,即鄭氏王朝及國民黨政府遷移來台,而其統治造成的族群分布變化,可對比當年以色列百萬人口進迦南地時,對當地原住民的衝擊。想當初,迦南地7大族群一一被以色列殲滅或同化,今天台灣的情況是否有類似之處?看到基遍人因投降妥協而存留,後來成為聖殿僕役──尼提寧,不免有所感觸地想到台灣平埔族的命運。

30幾年前讀大學時,一位學姊有著漂亮的大眼睛,她常自稱是來自埔里的美女。因為姓巫,我們都笑稱她「巫婆」。有一次,我問她是不是「山地人」?她警覺地說她是「中國人」,「雖然在百家姓裡沒有巫,但在中國的姓氏裡有。」後來,幾位學弟妹去埔里找她,她高興地招待我們。我們開玩笑說:「好久沒看到埔里的美女!」她俏皮地擺個姿勢說:「我是埔里平埔原住民巫某某。」巫姓家族在埔里有兩種來源的說法,但認同融合為一個彼此能共同提攜的族裔,將成為一種趨勢。

「尼提寧」這稱號,在尼希米、以斯拉時代,究竟是受尊重的稱呼,還是被貶抑的族群?我們不知道,因為這群人很少被提起。事實上,「尼提寧」有「奉獻、給予」之意,表達此族群願意生生世世都在聖殿裡做最卑微的工作。他們的奉獻上帝看見了,也眷顧他們。當以色列和猶大亡國被擄,歸回後重整譜系時,許多支派已經沒有了;但尼提寧這群基遍人後代仍留存下來,且被按名點數:「從前大衛和眾首領派尼提寧服侍利未人,現在從這尼提寧中也帶了二百二十人來,都是按名指定的。」(以斯拉記8章20節,和合本)這讓我們看見上帝作為的奧妙。



默想:
人常喜歡爭地位、搶排名,用豐功偉業來光宗耀祖,只為了名留千古。今天,你是否願意為神全心奉獻,讓神為你留名記念?

祈禱:
親愛的上帝,求祢讓我們思考生命的定位,尤其正確地認識我們與祢的連結關係,讓我們全心服事祢,不是為了名分與職位,而是甘心樂意地奉獻。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