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拿撒勒之光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3章53~58節

因為他們不信,他在那裏沒有行很多神蹟。(馬太福音13章58節)

在諮商關係中建議,應避免雙重關係,因為這樣不僅對當事人不好,也對諮商員的專業會有所打擊。重要的是,雙重關係可能會讓諮商員做出不客觀的判斷。一般來說,諮商員的身分代表一定的權威,作為個案的當事人通常較尊重諮商員的話。但諮商員與當事人若是朋友關係,朋友間平常嬉嬉哈哈,對諮商員朋友的正經話,也會打些折扣。如果是當事人是長輩或上司,那麼問題就更難處理了。

耶穌似乎是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在故鄉以外的地方是個在會堂教導人的拉比,也行了許多神蹟,有許多人跟隨他、喜愛他的教導。但是當耶穌回到拿撒勒,同樣在會堂裡教導人,卻受到不一樣的待遇。故鄉的鄰居、叔伯阿姨都很驚訝,耶穌的教導有智慧,而且還行神蹟,但他們都質疑耶穌的能力從何而來。因為他不過是鄰居木匠的兒子,他的家人我們都很熟,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鄉下人。耶穌的鄉親無法把他當拉比看待,更困難接受耶穌彌賽亞的身分,實在可惜。

或許他們不是針對耶穌有這樣的看法,他們極可能與拿但業一樣,認為「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約翰福音1章46節)他們看不起自己的出身,甚至認為,如果上帝有什麼偉大的計畫也會挑一個有名的城市,不會是拿撒勒。但無論如何,結果是因為他們不信,耶穌在那裡沒有行很多神蹟。



默想:
我用什麼角色看我的牧師(傳道師)?牧者?朋友?長輩?晚輩?親人?

祈禱:
父神,我今看見耶穌基督不只是拿撒勒之光,更是天父上帝的榮耀。我也相信,我的出身、我的呼召都出於祢,我願用我的一生來榮耀祢。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