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為真理冒險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

至於這個無用的僕人,把他趕到外面的黑暗裡去;在那裡,他要哀哭,咬牙切齒。(馬太福音廿五章30節)

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比喻。有關三個僕人的比喻,同樣出現在路加福音十九章11~27節,內容細節稍有不同,但同樣都是三個僕人接受遠行主人所託,最後在主人回來的時候,以各自經營的成績,接受評審。除了路加福音的部分,有影射特定歷史事件背景以外,一般在解釋這段經文最常強調的,就是警惕信徒不可怠惰,荒廢了上帝所給予的美好恩賜或本能。有的解經家認為,這是在警告猶太人,沒有發揮原本上帝賞賜律法應有的功效,白白埋沒它。也有解經家詮釋,基督徒應當自我警惕,不要讓耶穌基督貴重的恩典,成為沒有意義與無作為。

然而,問題就出在比喻故事中的那個「主人」,似乎與耶穌所宣告的上帝,是赦免、慈愛、無條件包容等形象差距甚遠。甚至與路加福音十五章11節,「仁慈的父親」像天父上帝充滿愛與憐憫的形象,互相矛盾與衝突。如果仁慈的父親願意無條件接受他那不但沒有生產力,也沒有帶來績效,甚至是敗本的小兒子,我們又如何能相信,天父上帝是個嚴苛要求,沒有栽種的地方也要收割,沒有撒種也要收取的上帝?

若我們將僕人比喻為當時的法利賽人、文士與經學教師,或許就能體會,嚴厲的主人所訴求的信仰態度,不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要勇於冒險。就像做生意一樣,勢必充滿風險;沒有冒險,宗教反而會成為陳腔濫調,失去活力的信仰,彷彿將真理埋在土裡,使之癱瘓。


默想:
我們的宗教信仰,是否變成僵化的教義與一成不變的儀式?如何活化我們的信仰生命,使之發光發熱,成為充滿價值的真理?

祈禱:
冒險愛我們的上帝,雖然祢愛我們充滿風險,但是祢依然無條件地以真理作為我們的拯救。願我們也同樣能夠為祢拯救的真理冒險付出。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