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發現上帝,相信上帝

參考經文: 羅馬書十章8b~13節

聖經上說:「信他的人不至於失望。」(羅馬書十章11節)

今天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逝世的日子,其一生歷程之精彩就如電影情節般吸引人。路德幼時對上帝的認識,來自母親口中所述教會處置女巫的方式及各種鬼怪故事,使他不禁想像上帝是一位極殘酷無情的神。而大學畢業一次閃電幾乎要了他的命,就在那瞬間他感到「被猝死的恐懼包圍」,因感受到上帝的憤怒而發願作修士。路德作了20年的修道士,嚴守禱告、齋戒、守夜……,在修道院中自律、自制、虔誠的生活幾乎致他於死地,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取悅心中那挑剔的上帝以爭取救贖。他自述:「如果有人因為修道士的生活而進入天堂,那也許是我!」但這些苦行並沒帶來心靈的安寧;相反地,他說:「當我尋找基督時,我卻似乎看到了魔鬼。」可想而知,領悟羅馬書「因信稱義」的啟示,發現上帝的真貌對路德而言何其重要;他的生命大受解放,得以真正享受身為人而能無懼地在上帝面前是多麼美好;他品嚐上帝的仁慈,自由地活著,如獲新生。

眾所皆知,因這重要領悟,馬丁路德以一股正氣與果敢,將信仰的自主權從當時被禁錮在荒謬的宗教制度之錯誤中解放出來。他不僅指出當時既傳統又偏頗的教義與政策,又翻譯聖經並透過宣導的果效,終使信仰的自主權成功地歸還給個人。宗教改革並不是馬丁路德起初的理想,只是他從自己的破碎和受「宗教綑綁」的經驗中,發現「憑信而得以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之真理帶給他信仰的解放,在「信」的力量下,他不得不發表這寶貴的發現,誠實的向世人宣告。


默想:
我對教會的看法是什麼?我是否能清楚教會和信仰的關係?我的信心是否常催逼我行公義的事?

祈禱:
慈愛的天父,助我看清宗教和教義對信仰的意義,開啟我的雙眼,讓我認識真正的祢,使我能心意更新,帶領我領悟祢的真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