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將來的盼望

參考經文: 彌迦書四章1-5節

人人都要在自己的葡萄園中,在無花果樹下,享受太平。(彌迦書四章4節)

在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廣場,面對好幾萬人進行一場特別的演講。他說:「我有一個夢」,內容大意是:在美國、在非洲都曾上演過種族不平等、種族殺戮的悲慘歷史。即便是有高度文明的基督教國家,也都躲不掉因著人心中罪惡而產生的大悲劇。但是有一天,奴隸的後裔和主人的後代,居然可以一起坐席,一起用餐;不同膚色的人能同在一個國家、一個綠洲上,以公義和平,一起工作、一起禱告、一起奮鬥著……。

先知彌迦看到的社會,同樣充滿不公義,國與國、族與族之間也充滿戰爭與糾紛。在這樣的環境中,可想而知是多麼令人不安與恐懼。在如此動盪不安的社會裡,也無人能看見未來的盼望。之所以如此,主因在於以色列民不再遵行上帝的話,國家領袖缺乏公義,使人民失去安穩的生活。

想一想,我們台灣過去的處境不也是如此嗎?但因著信仰的反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提出國是聲明、人權宣言、我們的呼籲等對國家發聲,同時在處境中做信仰的反省。因為,只有在信仰的反省中,人才能看見自己的不義,才能真正做改變,並得以在地上看見上帝國而產生盼望。先知彌迦除了呼籲人民快快離棄罪惡,同時也要他們知道,上帝是一位慈愛的神,這位慈愛的上帝才是人最終的盼望。


默想:
這段經文是否引起我對社會的關懷?對於其他國家的事,我以怎樣的心情面對?如果我看到社會的不公義,是只在禱告中求主改變這個社會,還是我願意盡力去改變?

祈禱:
成為人類盼望的主上帝,我們實在向祢感謝。因著祢的憐憫,使我們能夠有安穩的生活。求主幫助我們,能在生活中行公義、好憐憫。靠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