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文化之美

參考經文: 創世記廿五章19-34節

雅各拿些麵包和紅豆湯給以掃,以掃吃了喝了就起來走開。以掃竟這樣輕看了長子的名分。(創世記廿五章34節)

在台灣原住民族中,排灣族可說是圖騰藝術文化極豐富的族群;更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其社會階級制度。在排灣族社會,除了貴族與平民有天壤之別的權益與福利外,其中一個傳統制度則與今天的經文很有關係,即長嗣繼承的制度。本段聖經講的是長子(長男)名分,排灣族講的則是長嗣名分。長嗣是不分男女的,只要是家中的長嗣,就得以承續家業;因此,長男要娶妻入門,長女則須招贅。過去,排灣族很看重此制度,不論貴族或平民都得遵守該法則。但因為受到漢人文化的衝擊,這個可作為兩性平權最佳教材的長嗣傳統卻瓦解了。不論是聖經的長子名分,或排灣族的長嗣身分,都很重要。但這個長子名分卻被以掃隨便賤賣了。若以制度的神聖性而論,這是天理難容的;由此,我們可預見以掃後來的懊悔。

再來談另一個主題──命名,也是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之所以被取名為「以掃」,是因他出生時身上很多毛;之所以叫「雅各」,則因為他出生時手緊抓住哥哥的腳跟。對於命名,阿美族雖也有命名的系統與規則,但也會視當時情形,給予出生的孩子適當的名字,例如Panay,是稻米之意,可能是正值稻米收割時出生的孩子。

近年來,原住民族意識已逐漸抬頭,不論傳統領域的調查與歸還,或恢復傳統姓氏權益,都在政策推動幫助下有了些許成效。然而,我們是否從聖經的教導得到一些警惕?原住民同胞啊!我們不該輕易放棄自己應有的長子身分與姓氏,更不該任意變賣上帝應許我們的土地。


默想:
試想在自己族群中的社會制度,有哪些制度是可以與聖經的民族文化相提並論的?我如何詮釋並得到亮光?

祈禱:
天父,祢賜給每個民族不同文化與制度,使世界有多元有秩序,求祢幫助我們看重自己的文化,並從中看見祢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