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普世的福音

參考經文: 使徒行傳十章34~43節

上帝對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只要是敬畏他、成為正直的人,無論屬哪一種族,他都喜歡。(使徒行傳十章34、35節)

基督教傳到外邦,才成為普世的宗教。第一位向外邦宣教的使徒是彼得。照當時的規矩,猶太人不許跟異族人密切往來,有一位羅馬的軍官哥尼流竟來邀請彼得到他家去。彼得因事先得到上帝在異象中的啟示,便欣然前往。彼得在哥尼流家對其親朋好友開始講道說:「現在我確實知道,上帝對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只要是敬畏他、成為正直的人,無論屬哪一種族,他都喜歡。」彼得的這一大步,踏出了基督教宣教的大突破。

在宣教的初期,就外邦信徒是否必須接受割禮的問題,使徒當中意見仍相當分歧。彼得有一次到安提阿教會探訪時,都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飯,但當主張外邦信徒必須受割禮的一幫人來到,他就退縮不敢再跟他們一起吃飯;保羅為此而當眾指責他(加拉太書二章11~14節)。連使徒彼得在感情上都無法免除猶太人傳統的束縛,可見福音要廣傳於異邦有多艱難。

最早到台灣北部宣教的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一般稱馬偕牧師),也面臨福音與本地文化衝突的問題。對台灣人來說,基督教是來自西方的「番仔教」,更是西方帝國主義殖民的幫凶。偕牧師為突破這種種族文化的隔閡,白天向牧童學台語;晚上自己研究漢字,穿台灣衫,娶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完全融入台灣社會,最後還死在台灣,葬在台灣(淡江中學墓園內)。

一百四十多年來,信仰這「普世福音」的人,在台灣也只有不到5% (包括所有教派)的人口。傳揚基督普世的福音,還有待我們的努力。


默想:
對非基督教的思想及道德文化,我有多少認知與包容呢?

祈禱: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賜下獨生子來為我們世人贖罪,祢定意要拯救所有求靠祢的人,懇求祢幫助我們,能將福音傳給不同禮俗文化的族群,讓福音真正成為普世的福音。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