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用真誠的心靈來敬拜神

參考經文: 約翰福音四章12~23節

那真正敬拜天父的,要用心靈和真誠敬拜。(約翰福音四章23節)

耶穌和汲水的撒馬利亞婦人的一席談,從維持生命需要的井水,提升到永恆生命需要的活水──而耶穌就是那活水;再談論歷史上的爭議── 敬拜神該在何處?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互不往來;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敬拜獻祭,撒馬利亞人則是在基利心山。但耶穌清楚教導:敬拜神是不拘地方,乃在於用心靈和真實敬拜。

台灣人敬拜神明有一個奇怪現象,即雖然敬拜的是同一位神明,卻還會去分別哪個地方(廟宇)的神明比較靈驗;甚至去爭所謂的「正統」、「開基」。基督徒當然不會認為在某個禮拜堂敬拜神,神會比較高興,或禱告比較會蒙應允。因為只要用心靈和真誠敬拜,上帝就臨在。所以地點不是問題,任何地方都可成為敬拜之處。若認為上帝非要在某個固定的地方才會臨在,便是把全能的上帝限制了──全能的神是無所不在的。

有些信徒覺得,到祈禱山祈禱似乎比較「靈驗」?我想應該是說禱告比較能深入。其原因不在於上祈禱山,上帝比較會垂聽、應允;而是心理和環境因素。心理上,會特地上禱告山祈禱的信徒,乃早就預備好要專心長時間的禱告;環境上,因為遠離住家和熟悉的環境,可暫時放下一些纏累的事務,專心禱告。耶穌說:「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十八章19節)

建築宏偉的禮拜堂可表現對上帝的崇高敬意;但敬拜上帝更需要的是真誠的心靈。因為建築物不會敬拜神,唯有真誠的心靈被上帝悅納。


默想:
真誠的心靈就是敬拜神的絕佳地方。

祈禱:
無所不在的主,我願意用真誠的心靈敬拜祢,我確信祢必賜下永恆的活水,滿足我們飢渴的心靈。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