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2期 現代的工作倫理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基督教工作倫理淺談
關鍵字:
作者/葉啟祥 (現為台灣神學院講師暨生活主任。)
  基督教對於工作倫理的教導和反省,因為不同的時期的情境,尤其是時代背景,產生不同的教導,本文將針依聖經、改革宗、近代談到當代基督教對工作的看法。

※ 聖經裡面的工作
  亞蘭‧黎加生(Alan Richardson)在其書《做個敬業的基督徒》(原文直譯《工作的聖經教訓》)中闡述聖經對工作的教訓,至今仍然是重要的聖經對工作教導之著作。在舊約中從人以上帝的形象受造中得知,人的本質中具有上帝的工作和創造的本質,人的工作與創造正反映上帝是一位創造的神;但這並不意味人可以取代上帝,工人的技巧是上帝教導的結果,若無上帝祝福,人的努力不會有成就。又有一些的工作是屬於工藝或技巧性的工作,這些在聖經的作者看來這並不屬於人的創造性的工作,但是卻又都會加上了這一些工作是來自於上帝(出三十五:35-36:6)。甚至於今日被認為較為粗重,為生活而勞力的工作亦是出於上帝的教導(賽二十八:23-29)。 但這一些勞力的工作必需在上帝的祝福之下才會有結果,上帝是祝福的來源(詩一二七篇)。

  關於人的日常生活所作的工作,舊約道德教訓是「對勤勞讚美及對怠惰的警戒」。智慧書對工作一辭充滿了讚美(箴六:6),先知甚至批評那些懶惰的人(阿六:3-6);並不認為工作是有傷尊嚴,而且是悲賤的,聖經留下掃羅王耕田(撒上十一:5)並不表示工作有損其高貴。 對於僕人,一詞原來的意義為「工作者之意」他們是主人的夥伴,也是有高貴的頭銜。摩西的律法要求公道的對待僕人(出二十一章),而以色列的先知經常批評忿怒因為主人並沒有給予相當的工資(耶二十:13)。

  工作亦是人的生活重心,以及人必需要盡的本份,人應該要以喜悅的態度去看工作,因其有來自於上帝的命定。「不要憎惡勞動的工作和耕種的工作,因為這是上帝所命定的。」(便西拉智訓七:15)。在十誡中很清楚的說人必需於六日內工作,並且由工作中來進入安息。

  創造的故事中人的犯罪影響很多基督徒對工作的看法,讓人誤以為人是因為犯罪被咒詛,所以必須工作。黎加生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上帝原本已經給人有工作的使命(創一: 28),但是因為人的罪的緣由,違逆上帝的意志「影響人類勞動的情況,使地面滿佈荊棘和蒺藜。」人與神的關係在人的墮落以後,其結果就是人與人之間敵對、忌妒、和仇殺;該隱和亞伯的故事便是說明這樣的情形,不同行業的人因而互相仇殺;人賴以工作的條件,土地和人際關係受到了咒詛,而不是人因此必須工作。加爾文則以工作感受解釋墮落前的工作對亞當是愉快的,之後是「枯躁與痛苦」。

  在新約中大部分的工作都和上帝的救贖的工作有關;因此工作多半是指著和救贖有關的工作。如耶穌行神蹟和醫病趕鬼(約十七:4),其救贖的工作已經完成。在人所作的工作中亦多半指著人推廣福音和做上帝的工作(約 六:29,林前三:6-9,林後五:20-六:1)。而後,特別是有全職的「工人」興起,許多人被呼召來成為全職的傳道人,這些人是蒙上帝的呼召,因為聖經中並沒有呼召一個人去從事於醫生或是工場的工人。但對於一個並不是全職的傳道人,要如合看待其自身的職業呢?我們世俗的職業應該是為了完成上帝國而有的。在「不妨礙基督徒的生活之下,即是基督徒所必需的。」因此保羅斥責帖撒羅尼迦的教會那一些不願工作的人(帖後三:10-12),因也許是因為如此的緣故,所以在教會的歷史上將呼召限定在對傳福音的工作上。

  聖經中肯定工作的重要,和合理的工資,以及安息的重要,因為工作雖然重要,人也不免要工作,但絕不是生命的全部,敬拜上帝和對上帝國的渴慕才是第一優先。

※ 改革宗的呼召
  宗教改革的另一項重要成就,便是將呼召和職業的結合。宗教改革家路德原來認為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之中,人的職業算不得什麼,不必要過分的在意;甚至於認為「物質的利益如超出了個人的要求,是缺乏恩寵的象徵」,且認為一個人「利益的追求必然是損害他人,所以無異應加以譴責的」。「但是當他越是捲入俗事的事務,對於每一個個人的具體職業,他越來越認為是上帝的一種特殊的命令(專門旨意)。」讓他更加的認為應該要守住原來的職業順從所被揀選的職業。

  路得指出所有的「信徒都是屬於祭師」,改變了聖職的觀念,將聖職由僧侶改為一般的信徒;一五二二年路得第一次指出包含著對信仰和工作的「呼召」一詞和職業結合一起。在他之前人們也認為可以在世俗中完成上帝的旨意,但是路德是第一位以呼召一詞形容世俗的工作;任何人均可在其每日劬勞工作中完成上帝的呼召,不限於神職人員或是傳福音。雖然工作對人有新的意義,工作是人的身分所該作的,也是人所該完成的責任,卻不可依賴自己的能力,賞賜成功的仍然是上帝。

  加爾文對工作有更多的教導。在其上帝主權的信仰下,工作並不是只要得到生計,工作的意義、方向和目標都要在和上帝的關係中找到。基督教社會思想家特爾慈於其《基督教社會思想史》(1988)中指出,加爾文和路德不一樣,路德關心個人的得救和得救後的喜樂,但是加爾文認為「宗教的中心不在被造物的蒙福,而在上帝的榮耀」工作乃是基督徒向上帝開放,增進上帝的榮耀「在加爾文看來,增加上帝的榮耀不在於罪人對上帝的慈愛順服之本身,而是在於藉這順服來產生一個順服上帝和上帝誡命的聖潔社會。」於是進入社會中工作,帶有榮耀上帝和改造社會的使命。

  而延續路德的職業與呼召,加爾文對職業的態度更為開放。路德高舉農人與工匠因為「他們是靠技藝與勞力生產民生物資」,但加爾文認為只要是貢獻於社會的職業或是從社會得到利益的職業都是有用,所以他贊成商業,認為這是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每一個人均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但是不應以物質的所得來決定自己的職業,應該要以自己是否能帶來對人的服事決定自己的職業。

  不僅如此,針對工作所得的工資,加爾文也提出教導,工資——是上帝恩典的記號。人不能對上帝要工資「上帝並不欠人任何東西」,但工資表明上帝對人的餵養,不能隨己意發放,要能維持生計;工資的決定是以工人之需要,工資既不屬於雇主和工人,應該依照所得,並且對上帝負責,經共同協議、彼此負責來決定工資,工人有使用非暴力手段的權力要求工資,加爾文也多次去向權威當局要求工人和教師的薪水,1559年加爾文介入當時的權威當局談判,因為其設下最高工資之限制。

  加爾文或是路德肯定工作和信仰的連結,賦予工作神聖的價值,這樣的教導必然造就出出色的職業人;因為工作不只是為人更是為上帝,而且帶著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天職呼召進入職場;這樣的工作態度,在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的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1904)中具體的呈現。由於新教教徒蒙召不再由於這個世界或是這個社會,而是因為內在聲音的呼召(Calling),因此世界變成為基督徒帶著冒險的心靈以及企業的投資去完成責任的地方,這樣的心靈造就現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只是韋伯也悲哀的指出,這樣的「呼召」在新教徒中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個人的成就和賺錢」。約翰衛斯理便曾感慨,當信轉變成徒的工作態度越有基督教精神、越是用心在工作上的時候,他們便很容易致富;但是越是致富便又易離信仰越遠,結果是盡其所能的賺、累積和投資,呼召越走越遠成為一條不歸路。他只得教導信徒說:「賺你可以賺的,盡可能的去存,給你可以給的。」無奈地教導信徒將所賺的錢拿出來奉獻,以此消弭缺乏呼召工作的不安。

※ 近代對工作的態度
  近代以十七和十八世紀的工作觀,可以說取代了路德和加爾文的工作觀,儘管路德和加爾文的工作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他們仍然不認為工作具有「內在的價值」;十六世紀的末期,工作仍然被視為「行使人們能力和活動」,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漸漸視為一種人的「基本的特質」(Lukas Vischer, "The Work of Human Beings as Creatures of God", Ecumenical Review, 1996)。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工作「從人外在的表現,成為人的本質」。近代基督教對工作的倫理思想,因此有兩個走向:一個是朝向對世界的主宰以及自我的成就,另一個是批判資本社會中工作中的異化。

  Lukas Vischer的一段話說到這種轉變的結果:「活動性的生命如今成為人性的決定性向度,人們聽見的使命或訓示越來越是要人去征服世界,為要將世界變成為有用。創世記一:22變得比以前更重要,人不只是單純的思想上帝創造的美好,更是從控制、使用上帝的創造中,去發現人的最高的成就。」結果是「自信越來越是重要,活動的生命不只是要擴張人類對整個可見世界的主宰,更是要致富。路德和加爾文對工作的警告,如今已經掉落了,被致富所取代,(工作)的限制已經完全不見了,現在成為人的責任,要使上帝陳設在其腳前的世界成為有用;工作不只是上帝的恩賜以滿足人們物質的需求,也是要去改變地球,工作的成功與否以生產量來計算。」在工作中表現人優於其它受造,享受努力的成果,工作中的成就猶如失韁野馬,毫無忌憚,成為人工作的心靈。

  另一波則是站在馬克思的立場對於工業革命以後人在工作中的異化,採取一種批判的角度,這樣的批判使人更重視到工作與人深度的連結,甚至工作在型塑一個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成為人本質的一部份。新教當中許多的社會倫理學家均不約而同地針對工業革命以後,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工作的異化人淪落成為生產機器提出強烈的批判。許多人以為馬克思只是從勞動者的立場對資本家的剝削展開鬥爭,但在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及人於勞動中四種異化,更是說明馬克思重視的是人在勞動中的異化,而不僅是關心收入。馬克思的觀點不止影響一般社會學家,其「異化勞動」至今仍然是基督教對工作思維重要的參考。

  勞申布士的社會福音,就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其一是在其經濟分配的不均,二是在其對工人的生產利益高度集中少數人手中,支配和被支配影響到基督教博愛的精神;重要的社會倫理學家尼<
同作者相關文章:
恢復福音的能力,落實愛人的實踐:幸福小組 (第 169 期)
學習型的教會——教會更新的新起步 (第 86 期)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宣教力 (第 85 期)
基督教工作倫理淺談 (第 5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2 期 現代的工作倫理 (5-1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2期  1999年  6月 現代的工作倫理 52
本期主題:現代的工作倫理
發行日期:1999/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爬山s/
編者的話
基督教工作倫理淺談
從聖經的觀點看「工作」:「祝福」還是「詛咒」?
從聖經的觀點看「工作」:「祝福」還是「詛咒」?
當信仰與工作衝突時
論在教會中的服事
大學生的打工現象
關於「失業」的新想法
台灣初代女醫—─伊利沙伯
論「大補帖」
壯如山美如水的阿里山子民——鄒族
1999聖詩週年大紀事(二)
團隊服事
基督徒與重生
我的先生,是上帝的恩典
記三嬸s
牧師是不是一種職業?
搶救現代雷恩大兵
好友受洗記
淺談履歷的寫作
核能發電是永續污染的能源——從環保觀點看台灣是否應建核四
深坑教會與我
一種執著─記我在台師的那段日子
關於\'98 SE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