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30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蔥仔開花(上):她是一位大膽、勇於突破的女性
編劇梁越玲專訪
作者 / 採訪@李佑生

150年前,馬偕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展開對北台灣的宣教事工;150年後的今天,人們感念馬偕留下的各樣信仰遺產,發起形形色色的紀念活動,主辦方不僅有教會界,還包含政界、文化界等,顯見馬偕在台灣受到的肯定。然而,在馬偕的光芒之下,一些同時代具重要性、代表性的人難免受到忽略,基督徒導演魏德聖便留意到原名張蔥仔的張聰明(1860~1925年)。張聰明是馬偕的妻子,她的存在,無疑使馬偕在台的宣教、醫療等事工,與台灣本土產生更多連結。

魏德聖原本期望以電影形式講述張聰明的故事,不過受限於資金等問題,未能付諸實行。他轉而跟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擔任創意總監,讓張聰明的事蹟以更為獨特的方式──國樂台語歌劇,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蔥仔開花》是台北市立國樂團繼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我的媽媽欠栽培》後,第三部國樂台語歌劇。提醒人們,百餘年前馬偕的事工並非獨力完成,他的周遭有值得留心的各樣付出。

由於極少接觸基督信仰,肩負導演重任的耀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以及擔綱編劇的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其實原本都對張聰明感到陌生。透過魏德聖提供的資料與自行蒐集的資訊,始慢慢勾勒出張聰明的形象,並定下《蔥仔開花》的主軸與架構。

█歷史與人物

梁越玲指出,《蔥仔開花》受限於兩個條件,無法完整而忠實地呈現張聰明一生經歷的每樁重大事件。首先,戲劇時間僅不到兩個小時,要逐一演繹張聰明六十五載的人生,實屬不可能。而如何截取、串接,正是編劇過程中極具挑戰性的部分。再者,戲劇必須考慮起承轉合及張力,雖有事實為本,仍然只能按戲劇主軸選擇幾項代表性事件,再鋪陳為劇情,且事件與事件銜接上不能太過跳躍,以免失卻合理的時空推進及歷史脈絡。

雖然基於戲劇考量,不得不選擇性呈現張聰明的故事,但梁越玲還是為《蔥仔開花》寫下了為數可觀的文字,許多後來都化為台詞,待作曲者譜上旋律後,便成為一部歌劇。

為使劇情更為生動,梁越玲也在不影響史實前提下,加上一些虛構的角色。譬如說在女學堂中有兩位女性角色,分別是薑仔與蒜仔,和原名「張蔥仔」的張聰明形成蔥、薑、蒜的組合,令人莞爾。又如馬偕與張聰明四處傳福音時,偶然在廟會的陣頭中遇到張聰明孩提時的同伴,藉由這個同伴的口,對比出張聰明今昔的差異。另外,為突顯張聰明的基督信仰,梁越玲也從未信者的角度出發,加入了天使、魔鬼及精靈等角色,再透過角色的互動呈現張聰明的內心世界。梁越玲坦言,這些虛構的角色都沒有史料支持,純粹是為了劇情考量而加入。

█語言與演員

雖然梁越玲非基督徒,但她根據與基督徒相處的經驗,在編劇時加入一些設計。譬如她發現教會使用的台語相對而言較為文雅,因此只要與教會有關的角色,諸如馬偕、張聰明等,使用的語言就會是較文雅的台語,其他角色則使用較口語化的台語,藉此區分不同群體的人物。

以台語為戲劇語言還衍生另一個技術問題,即這部戲劇的演員平時都不是以台語為主要語言,兼之《蔥仔開花》有大量的演唱,所以即令歌詞與旋律對演員來說不是問題,要精準掌握語言的發音仍有相當難度。為解決問題,梁越玲將台詞錄音下來,讓演員以聆聽方式揣摩台詞。

身為編劇,梁越玲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但為了克服語言問題而產生後續的互動,以及之後觀看排演的過程,在在讓她有深刻的感受,「能體會演員的認真,他們努力將劇中的信息表達清楚。」

█理念與文化

梁越玲說,她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越來越喜歡張聰明。「她是一位大膽、勇於突破的女性,與馬偕的關係也是互為貴人。」這樣的體會,讓她更期待介紹張聰明給更多人認識。

梁越玲花較多時間刻畫張聰明第一次去教會的場景,以及她與馬偕的交往與婚禮。她的理解是,在當時民風保守的台灣,嫁給西方人顯然不易得到接納,當中應該存在許多張力,其他如夫妻倆四處傳教、行醫的情景,也顯出文化差異產生的衝突。張聰明最光輝的一幕,莫過於陪伴馬偕至加拿大述職,踏上國際舞台,如同馬偕期許她由「蔥仔」變成飛往世界的「雨燕」,不僅對她個人意義非凡,對當時的台灣社會也是難得的事蹟。最後,戲劇在馬偕過世、張聰明興建聰明樓後落幕,扼要演出了這位女性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86期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國樂團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