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5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海洋神學5-1
試從聖經與文化角度反思
作者 / 王文基

「海洋」在文化上的意涵是豐富精采的,它代表著一種流動、開放、包涵、多元的特質。好比在地理上,我們會說亞洲的日本和台灣屬「海島文化」,因為這兩個國家皆是四面環海,在地理界限與時空轉移下,形塑出獨特的海島生活文化及民族性格。自從15至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以降,歐洲人藉著海洋探險,將其文化大量輸送到殖民地,也促進了各地區的文化交流。海洋同時讓人類學習了極多珍貴的知識,也讓人類發現了豐富的海洋生物,當中所呈現的「生命意義」實在遠超過其工具性的「資源價值」。

█上帝與海洋

與此同時,我們不容忽略多次提到「海洋」的聖經,這些是很值得細思默想的信仰場景,海洋不只具有理解與詮釋聖經時的處境意義,更是值得我們嘗試去建構及論述的神學主題。其實,就知識與學科分層研究中,早有大量關於海洋的知識理論與學科的研究了,唯獨在基督信仰的理解下,比較缺乏對海洋神學論述的建構與反思,畢竟大多數基督徒認為這種主題太細微又非主流。筆者倒想從基督信仰對生態的關懷角度探索一些相關又比較為人所忽視的主題,本系列文章選擇以「海洋」作為主題式的神學探索方向,希望帶來拋磚引玉之作用,畢竟生態相關的神學向度已是一股不容忽略的趨勢,但使用專名「海洋神學」(Theology of the Sea)的專論作品與文章實在稀少。

上帝以創造主的身分彰顯祂在受造萬有的主權,其中亦包含了海洋,詩人也透過詩篇突顯出這方面的觀點:「祂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72篇8節)又如:「祢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祢就使他平靜了。」(89篇9節)另外,詩人更指出上帝的意旨遍及天地與海洋:「耶和華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在一切的深處,都隨自己的意旨而行。」(135篇6節)換言之,我們亦可稱呼上帝為「海洋的主」,祂在海洋中顯明自己的大能與權柄,在聖經敘事的歷史脈絡中可證實這一點。接下來,筆者將會從聖經與文化這兩個角度來簡單論述「海洋」這個神學主題,讓我們心存盼望開始航行吧!

1.創造與海洋
若是從基督信仰所理解的上帝創造之工而言,海洋也屬於上帝所創造的,我們可以在創世記1章9~10節理解到關於海洋受造的敘述:「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上帝看著是好的。」亦有聖經學者指出,上帝的創造具有對稱與秩序之美。如果我們細心默想這段經文,可以找到豐富的素材來建構基督教海洋神學的論述。

我以下嘗試用三方面來作簡單的介紹:首先,海洋反映出上帝的主權。關於創造的敘事,通常我們都會注意到上帝「說」這個動詞,它代表著上帝在創造工作中是以主權式的命令說話。而上帝說話其實提醒我們「祂所說的」與「祂所是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說」的能力就是大能主權的「上帝」自己。當聖經表達「海洋」的被造源自於上帝說話的主權和行動時,我們就更容易藉由海洋而辨認出基督信仰中對上帝主權的確立,祂是那位創造主。

其次,海洋彰顯了聚集的能力。創世記用了平衡句法提到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9節)而且上帝稱水的聚處為「海」(10節),這樣的作為讓我們看到海洋蘊含著上帝的聚集之能力。「聚集」就其積極方面可指向「豐富」的含義,但其消極方面卻有「吞沒」的延伸意義。若將兩者對應今天的處境,彷若「多元與合一」這種張力中的平衡,受造界經常讓我們體驗到這種實況,海洋世界中的「多」(many)與「一」(one)實在是奇妙的奧祕。

再者,海洋突顯出區分的美好。同樣的,創世記兩次使用平衡句法提到水與海時都以「旱地」來突顯出上帝的區分作為,這種區分是美好的受造界必要的條件。當我們詮釋上帝將「旱地」與「海洋」作區分時,我們可以想到上帝用區分的界線概念成全了保護的作用,當旱地與海洋有所區分時,正是平安與共存的狀態。但當海洋跨越界線而占有旱地時(如暴雨、洪水、海嘯等),便意謂著災難與死亡的威脅。因此,我們從海岸線看見上帝這樣區分的美好,受造物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界線區分,原來是上帝在背後主導著護理萬物的作為。

2.食物與海洋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指出:「人們在陸地上的食物選擇正在減少,然而地球能取得的食物是有限的,所以漁場及水產養殖很重要。」根據相關資料,2016年海洋提供1億7000多萬噸的魚給人類食用;到了2030年,該數據預估將達2億多噸。如此看來,海洋成為一個豐富的食物供應來源,實在是上帝的恩典。

然而,人類單從經濟利益考量,過分利用海洋資源,導致生態失衡與各樣副作用,如傾倒垃圾至海洋,造成汙染;任意引進新魚種,造成生態失衡等。在魚類作為一種食物來源這個角度觀察下,其所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難怪在國家經濟與個人財富增長的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魚類消費也正在增加;而歐洲、日本及美國的魚類消費量則低於全世界漁獲的一半。在2015年的統計中,亞洲消費了全世界漁獲的三分之二,這也是我們所不難想到的結果。

若我們回到聖經的角度來思考,我嘗試提供兩個角度來反省食物與海洋之關係。第一,上帝藉著海洋提供食物乃是賜福予人之行動。正如創世記9章1~3節提到:「上帝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裡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在洪水審判後,上帝藉著食物的重新分配來眷顧人類,食物種類與來源的擴大,表達出上帝創造之工背後帶著恩典的作為與賜福的心意。

第二,耶穌引導門徒作得人漁夫,為永生的食物努力。約翰福音記述耶穌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6章27節)這個意涵在路加福音的敘事中充分表達出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祢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6章3~10節)可見上帝的話語真正成為人們永生的食糧啊!

3.罪惡與海洋
聖經中對於海的信仰詮釋帶著一種象徵性意涵,有時候指向政治權力之意,也有時候用來象徵敵對上帝的罪惡勢力。聖經學者多數指出,古代近東文化與希羅文化中對於海皆有理解為象徵某種邪惡力量的根源。這些象徵性意涵最明顯的例子是在舊約以西結書26~28章中,先知以西結宣講上帝審判推羅的神諭,並以哀歌方式加上反諷語氣,行文中亦大量使用「海」的字眼,如26章17~19節:「『你這有名之城,素為航海之人居住,在海上為最堅固的;平日你和居民使一切住在那裡的人無不驚恐;現在何竟毀滅了?如今在你這傾覆的日子,海島都必戰兢;海中的群島見你歸於無有就都驚惶。』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啊,我使你變為荒涼,如無人居住的城邑;又使深水漫過你,大水淹沒你。』」推羅這海港城市坐擁政治權力,然而罪惡之城終必被大水審判;海洋之國死於海,極其諷刺! (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29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