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92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觀三樓,桃城憶往
作者 / 嘉義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0年9月18日開館,古典建築引人注目,我頗受衝擊的是美術館的地點竟離嘉義車站如此近!當年服役時,嘉義車站是往返必經之地,候車時那一帶沒少逛過,怎麼沒有一點印象。錯愕與好奇之下,找個時間安排了一趟解惑之旅。

地處市中心的位置不難找,可能之前較少宣傳,或者我年少時不懂得欣賞,所以忽略這棟樓高三層的古蹟。美術館分為本館與古蹟棟,前者包含一棟現代建築及一棟倉庫改建的展覽館,後者是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所改建;整個園區占地面積不大,可以很快沿著建物繞完一圈。

█和洋之屋

從嘉義火車站步行而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蹟棟。建於日據時代,為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1890~1958年,註)設計,於1937年竣工,當時為專賣局嘉義支局所。古蹟棟現時開放區域不多,但足以體會這座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典雅,西北角的圓弧造型,更使建築多了幾分柔和。建築體牆面貼有北投生產的橫折紋線磚,結合整齊劃一的帶狀青色窗櫺,構成一條條水平線。分別面向東西的窗戶,讓室內採光極佳,無論晨間的朝陽或傍晚的夕照,日光都能盡情灑落室內。

與古蹟棟隔著主館遙遙相對的是展覽館,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這座本來作為倉庫的展覽館雖非古蹟,卻也見證一個時代。時間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以《租借法案》支援同盟國家,我國亦在其列。戰後美國的援助一度終止,直到1951年韓戰爆發才繼續,即為「美援時期」。這棟建於1954年的酒類倉庫於該時期興建,內部屋梁結構是美國當時常見的建築結構,而今沉靜內斂地述說那段歷史。

這兩棟富有故事的建築中間是美術館的本館,也是歷史最短的現代建築,但作為串連,本館並不突兀。本館高度與古蹟棟相當,主體色調採深灰色,不致與古蹟棟的棕色扞格。與古蹟棟銜接的水平線,也使得視覺趨於和諧。本館的入口處,面對著古蹟棟的後門。走出古蹟棟,穿過中庭,直接面對大片玻璃帷幕,有如一面巨大鏡子,映照與之相對的社區。從內往外望,則彷彿無牆,容納外面的社區。

嘉義在日治時代已發展成熟的林業,有「木都」別稱,因此本館在現代感中嵌入木頭元素,如木造支柱、屋梁,顯示嘉義的歷史特色。還有一個讓人莞爾的細節是美術館的標誌,呈現「 1」的意象,取諧音「嘉義」。

█辶反之景

嘉義美術館蒐集嘉義出身的藝術家作品及以嘉義為主題的作品,從中選擇若干,規劃了展覽《辶反風景》(Re-visiting Landscape)。「辶」即「辵」,《說文解字》指「辵」意為「乍行乍止」,展覽以「辶反」為名,有重返、反思之意,乃是希望人們能夠再次觀賞各式風景作品,反思人與自然景緻的關係。

我報名參加導覽,始知嘉義除別稱諸羅、木都,由於清領時期還是一個山城,在當時的地圖看起來像一顆桃子,也稱「桃城」,還有「畫都」之稱。起因是1938年的「台展」(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當時「台展三少年」林玉山(1907~2004年)、陳澄波(1895~1947年)、蒲添生(1912~1996年),均是嘉義出身,占入選者二成,為嘉義博得美譽。

走入展覽館一樓以山林之景為主的展場,有本地畫家描繪嘉義風景的作品。如林國治(1933~2015年)的《阿里山清晨》(1991年),讓人感到日出之際的清冷;如劉耕谷(1940~2006年)的《白玉山》(1985年),讓人感到山勢的巍然屹立。二樓的展場則以嘉義城鄉景緻為主,可見林玉山的《諸羅風情》(1993年),為其晚年時回憶台展參賽作品而創作的水墨畫。這些畫作見證了嘉義逐漸走向現代化的軌跡,除了田野風光,也可見電線杆、煙囪、車水馬龍等畫面,呈現繽紛的色彩。

三樓特展廳的展覽主題是解構與重構,藝術家藉由拆解作品、重組各樣元素,令作品既熟悉又有新意。這裡的作品展現的是人內在的風景,畫家披露自己內在的心境、想法、批判,透展現一幅幅隱晦、抽象的畫面。

█受造之像

由一樓往上,隨著展場位置轉移,感受到主題、焦點亦有所改變,由上帝所造的天地自然,移轉到人的作為內心。無可諱言的是,相比於自然景緻的瑰麗,畫家剖白內心呈現的多是空虛、混亂之象,甚至隱約流露幽暗陰翳,似乎呼應著人性中的惡。

若山川壯麗讓人心生嚮往,按著上帝形像所造的人,豈不該更顯明上帝的美善嗎?上帝創造誠然美好,我們身處的卻是因始祖犯罪而完全墮落的世界,前者使我們讚嘆,後者卻使我們悚然,「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章29節)思及此,不禁令人喟嘆不已!

註:

梅澤的作品遍布台灣各地,如台北的松山菸草工廠(1939年竣工,今松山文創園區);新竹的專賣局新竹支局(1935年竣工,今台灣菸酒新竹營業所);台中的台中師範學校本館(1923年竣工,今台中教育大學行政大樓),台中醫院第二病棟(1940年竣工);台南的台南警察署(1931年竣工,今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含林百貨在內的台南末廣町商店住宅(1932年)。昔時日本西化的成果,迄今在台灣仍具影響力。

資料來源:
https://chiayiartmuseum.chiayi.gov.tw/
https://museums.moc.gov.tw/MusData/Detail?museumsId=9bd2e6f1-f035-4e97-b6e4-21a32eb4901a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嘉義市立美術館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梅澤捨次郎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美援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辵部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林玉山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陳澄波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蒲添生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劉耕谷
https://www.facebook.com/777Tway
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6_2845.html

《辶反風景》導覽手冊:https://chiayiartmuseum.chiayi.gov.tw/FileDownLoad/Exhibitions/20201119150620292835437.pdf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3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