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75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隨順自然的生命書寫
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長歌行過美麗島》
作者 / 林佩蓉

唐香燕,外省第二代,父親經歷動盪的二二八事件,為本省鄉親搭救,因而逃過一劫。多年後,唐香燕成為本省媳婦,同一年,丈夫因美麗島事件入獄。

唐香燕的文字魅力「是由心裡面出來,如水流過,隨順自然」,這是來自因書與她結緣的朋友,在讀完《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後產生隨順自然(Let it flow)之感。

█自然穿流的文字

讀過唐香燕的兩本生命記憶、歷史敘事的人會認同這樣的感受,這種自然穿流在文句之間,讓人冷不防地落下眼淚。她不為什麼而寫,就在某一年,經歷一位至親好友的離世,參加完告別式之後,她伏案寫下:「是在夏天,空氣中好像嗶嗶剝剝直爆火星子的1979年夏天,我認識了唐文標……」接著她便確定文章的結構意象。

唐文標,這位文史上具一席地位的知識分子是1972年來台的華僑,曾任台灣大學及政治大學數學系教授。1970年代,他先在美國參加北美留學生的「保衛中國領土釣魚台行動委員會」,認為社會需要積極改革。來台後,力挺支持戰後台灣文壇具批判與社會關懷的雜誌《夏潮》。1978年他結識陳忠信(唐香燕的丈夫)、南方朔,成為莫逆之交,1979年8月《美麗島》雜誌創刊,12月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爆發。唐文標對鄉土、邊緣弱勢、殖民結構有強大的關懷,這與當時受壓制、奮力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本土知識分子不謀而合。

陳忠信因美麗島事件入獄,讓她成為「獄外之囚」,1970年代結束之前,她的生活布滿荊棘,丈夫被判刑期,母親過世。她在國家暴力當頭罩下的經歷中,對於母親離開寫著:「像是對我劈面指出,驚怖痛苦使我妄自尊大,以為自己的遭遇是最不幸、最可怕的,因此更難招架的驚怖痛苦又臨到我的身上。」這樣的記述,化為唐香燕筆下的一篇篇故事,「這些故事攙著淚,帶著笑,一樁樁都真實發生於我們的美麗島上,而日居月諸,我的,你的,新的故事還繼續在發生。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書寫生命交會的火花

寫下唐文標,實踐創作的起心動念,唐香燕下筆不久即確定文章結構,她說:「意象是夏→秋→冬→春。一路寫下,我完全不管別人研究唐文標時必定會處理的他的人生軌跡、學思路徑、創作宏圖、結集遺產,我只寫他在生命末章與我們的交會,那交會時互放的火花,那火花始終存於我眼底的光彩。」文章寫完,將近兩萬字,定名為〈逝者如斯──側寫唐文標,並追記一段過往的時日〉(後在《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改為〈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很厚的一疊稿紙,收進了抽屜,她說:「過一陣子,我會拿出來看看。每次看,每次修,也許添加了新想到的事情,也許刪除了不必要的情緒,修改完再放回抽屜。一年一年的,我一直在跟那個年輕的我對話,我一直在重看那個將要離去的朋友。」
「一直在重看那個即將要離去的朋友」在時光間裡的空間向度回顧、反覆,即使是過去了,在唐香燕的筆下那過往的現實又來到眼前。這兩萬多字先是在記念唐文標的專輯中刊登,「包括邱姊(唐文標之妻邱守榕),很多看過的朋友都說喜歡,還說看了以後覺得『唐文標好像在眼前活了起來一樣』。我很高興,也覺得不用再把唐文標收回暗矇矇的抽屜,讓他轉化為乾淨的鉛字體,打開雜誌就能看見真好。」在側記的收尾,她寫著:「時光流轉,孩子長大,側轉頭時,我會看見唐文標,以及那一段過往的時日。逝者如斯。是為記。」

過去化為可歌的記憶,而後連同那篇文章,另有自己的生命記事,一起收錄在《長歌行過美麗島》,此書的副書名「寫給年輕的你」,指的是給自己的孩子,也是給與孩子同一世代的年輕人,沉靜的鉛字體緩緩地敘說,有一個人憑藉著「這世界仍是有希望的」,經歷實難的人生一路走到現在。

█字裡行間的錐心之痛

屬於生命見聞的第二本書《時光悠悠美麗島》,唐香燕透過〈漢聲記憶〉和〈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回望在1970年代的經歷,「美麗島事件前後。那段台灣歷史面臨劇變,有如暴雷雨重轟的時期,年輕無知的我處於捱打狀態,一無招架之力,連身體都控制不住,常常在格格發抖,像要散架,必須緊繃住手腳,緊咬住牙關,甚至鼓起臉頰笑,才不致失態。但我極力想要了解遭逢的一切,聽到許多事情後,我需要有人幫我解讀,就得抓著朋友問這是什麼意思?那要怎麼辦?政治問題我常請教當時任報社記者和主筆的南方朔,他人非常好,又消息靈通,非常了解政治生態、政治發展,總是知無不言,有一次博學多聞的他被我問倒了,呆半晌後說:『妳真是完全不懂政治。』」勇於提問,唐香燕被現實磨掉了小姐脾氣,也因此文字少了「自憐嬌氣」,即使是政治紀實,也讓人在流暢的字裡行間一不小心被逼出錐心之痛。

關於記憶、歷史敘事、寫人寫事,唐香燕說:「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她們,還有我寫的我關注的其他人,一直活在某個世界裡;我希望我記得我描述的某些事物,某些場景,甚至聲光氣息,一直還存於某段時空裡。」

我們的生命也在這座美麗島上行走著,時光悠悠,且行且歌,這土地承載的「平等、正義、永遠的和平」那樣的世界,仍會一直被期待。

註:本文經唐香燕同意截取自她部落格〈Let it flow〉一文,並進行改寫,這篇網誌也刊登在「Openbook閱讀誌」的人物專欄。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5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https://tcnn.org.tw/archives/82977,2022.02.24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