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1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教會說出台灣人民心聲(中)
國是聲明50週年
作者 / 王昭文

█背景之二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聯合國的席位之爭失利,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陷入孤立,是〈國是聲明〉誕生的主要背景。

當時中華民國雖然統治權僅限台澎金馬,在聯合國內卻代表整個中國。美國一直護衛中華民國的席位,但1960年代之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陸續獨立,並紛紛支持共產中國,勢不可擋。1971年8月,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祕密訪問北京,開啟「美中關係正常化」第一步。之後聯合國在1971年10月25日通過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

中華民國面臨空前危機,各界開始針對此處境提出各種建議。例如比較敢言的《大學雜誌》,在1971年10月刊出〈國是錚言〉專題,提出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司法獨立等政治革新主張。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等23個學生社團負責人共同發表了〈我們的呼籲〉,除了在此危急之際支持政府之外,也盼望內政革新。

接著,台南神學院的師生們也於1971年12月21日發表一封公開信函〈基督徒對國家民族存亡的責任──響應「我們的呼籲」〉,強調基督徒在國家面臨極大憂患之際,有義務站起來承擔,由此表現對上帝的愛與信仰,且繼續不斷地以言語和行動貫徹這富國富民的思想。

當時教會合作委員會(ECC)草擬了一份共同聲明,建請政府全面推動政治革新,並應尊重1500萬台灣人民的主權和尊嚴,以「自決」的原則來決定台灣前途。這份文件是由浸信會周聯華牧師、衛理公會羅愛徒會督,以及PCT的英國宣教師彌迪理(H. Daniel Beeby)牧師組成的小組所撰稿,其後小組再加上信義會張齊堂監督,並由PCT總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擔任召集人。後來,在聲明草稿完成後,因為其他教派在政治壓力下表明無法在這份文件上簽字,才由PCT於1971年12月單獨發表。

█發表聲明之後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發表出來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將此聲明寄給普世肢體及美國國務院等機構,並於《台灣教會公報》刊載後寄給各教會。1972年2月PCT收到美國國務院回函,信中強調會堅守對盟邦的承諾,不會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

PCT內部有一些反對聲音。七星中會決議:建議總委會不再以教會團體名義作政治聲明,並表示該中會和該聲明無涉。第二年的總會年會也有質疑聲音,但並未能推翻〈國是聲明〉。

台灣基督宗教界的批評亦不少,有來自同為長老宗的信友堂、國民黨色彩濃厚的《福音報》、對青年影響頗大的《校園雜誌》等,還有各種媒體的質疑。最主要的論點就是:宗教不該干預政治。

在1972年總會年會開議前,牧師高俊明以總會總幹事的名義發表了〈「國是聲明與建議」在信仰上及神學上之動議〉,說明基於信仰,基督徒有責任對政治議題發聲。這份說明給了〈國是聲明〉更進一步的神學詮釋。

聲明發表之後,海外以PCT信徒為主體的台灣人(包括黃彰輝、宋泉盛、林宗義、黃武東、駱維仁、王成章、郭得列等人)於1972年發起「台灣人自決運動」,繼續向國際說明台灣處境及自決的權利,並發行雜誌《出頭天》,探討人權、台灣處境、關懷政治社會公義的信仰根據。

黃彰輝是台灣第一位留學英國的神學人,是「基督教普世合一運動」(Ecumenism)的重要推手,以開啟「處境化神學」(Contextualization Theology)的思考進路著稱。黃彰輝於1949至1965年擔任台南神學院院長期間,注意到台灣已經步入工業化社會,而邀請關注社會變遷的美國宣教師來教導學生如何了解社會、如何在「實況」中宣教。幾位英國、美國的宣教師擔任神學院教師,將民主政治的概念、人權意識灌輸給神學生。1965年黃彰輝離開台南神學院院長職位,在普世教會協會(WCC)神學教育基金會任職,直到1978年退休。

高俊明是戰後第一屆台南神學院畢業生,也是黃彰輝的學生。台南神學院的師生、校友影響了此時教會的走向,一點一滴在課堂累積了反獨裁精神、人權意識,加上處境化神學的操練,以及世界其他教會公義行動的啟發,促成了〈國是聲明〉及PCT後續的宣言與行動。

1972年,參與〈國是聲明〉起草的宣教師彌迪理(H. Daniel Beeby),在簽證到期後被迫離境,且不准再入境,成了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直到20年後才得以再訪台灣。(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44、364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