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17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專訪七星中會雙連教會主任牧師蔡政道
作者 / 採訪◎鄭剛南

洗禮是基督教兩大聖禮之一,談到洗禮的意義,七星中會雙連教會主任牧師蔡政道指出,羅馬書6章3~11節闡明,洗禮象徵與耶穌同死同活,舊的生命死了,新的生命復活。

蔡政道強調,一個人受洗,是表明願意接受上帝的救恩,但救恩的主權在於上帝,由上帝決定是否拯救。上帝是否拯救一個人,不是依據這個人是否經歷儀式。但洗禮中的信仰告白對人很重要,是藉此表明自己願意與耶穌聯合,踏上成聖之路。

■ 似是而非的觀念

說到洗禮真正的意義,恐怕很多基督徒仍有似是而非的觀念。蔡政道特別強調,有人認為受洗就是得救,但其實受洗是人的信仰告白,救恩則由上帝決定,所以受洗和得救是兩回事。他直指很多教會故意放大洗禮的效果或強迫人受洗,甚至把受洗人數當成業績來誇口,值得眾人省思。

有人會問,如果受洗不等於救恩,那為何還要受洗?蔡政道說,就像禱告能否成就是在上帝,不是在人,但人不能因為這樣就不禱告。救恩也是一樣,雖然救恩的主權是在上帝,不是在人,但人也不能因此就不受洗。他進一步解釋說,拯救的工作在於上帝,人無能為力,只能完全倚靠上帝,甚至連人信仰告白的信心都是上帝給的,不是自己生發的。

蔡政道以羅馬書10章10節:「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說明,既然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就沒有理由不受洗。受不受洗表明一個人和上帝的關係,但應該等他想清楚,而不是貿然受洗,最可怕的莫過於:「有的教會把受洗當成業績,一直強力勸說、甚至強迫人受洗,太多的人為操作。」

有些教會急於拉抬受洗的人數,蔡政道表示,這是必須嚴正看待的事情,因為上帝給人信心告白信仰,不是憑靠人自己的信心或能力,而是上帝主權的實現,所以應該減少人為的操作,讓上帝親自動工。他說:「我們可以鼓勵人,但不能強迫人受洗,教會很重要的目的是幫助人領受救恩。」

■受洗動機反映信仰

雙連教會一年安排三次洗禮,分別是4月的復活節、8月、12月的聖誕節,每年平均約60至80人受洗,有時達百餘人。依據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法規,小會有權柄審核一個人是否可以受洗。蔡政道說,若一個人願意接受救恩,教會不能阻止他受洗,但若他不是因為渴慕上帝而想受洗,教會也要有能力判明。

蔡政道舉例說,有些人受洗動機不單純,最常見的是為了和某位基督徒結婚而想受洗,有人則是還沒準備好,還有人是不明白受洗的意義,甚至有些人只是偽裝有受洗的意願,「這些若教會能查明原委,就不應該幫他們洗禮。」

不過,也有人到教會聚會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遲遲不肯受洗。蔡政道觀察後發現,這些人多數囿於傳統信仰的桎梏,有些人擔心父母不肯接受,會承受太大壓力,想等父母過世了再受洗。雖說上述種種心態不一定正確,卻真實反映不肯受洗的各款人生樣態。

另外,蔡政道也觀察到,有人受洗前聚會很火熱,也有意願受洗,受洗一段時間後,就不到教會了。因此,小會審核時應儘量盡到責任,至少要做好受洗前的教育,包括上六堂課及問道理。若能層層把關,受洗後留在教會的比例會比較高。

蔡政道說,要抓準一個人受洗的時機其實並不容易,必須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狀況。若是自己感動要受洗,當然比較沒問題,但若是因父母、男友或女友而來受洗,教會審核的人員就要問清楚一點,施洗前要做好把關。

■新造之人行天路

當然,蔡政道也看過,有人受洗之後,整個人的生命一百八十度大翻轉。本來是他人眼中嚴苛、自私自利的人,受洗後變得會替別人著想,即使犧牲自己一點利益也沒關係;或者還沒接觸教會之前,因為不快樂及經濟匱乏,四處求神問卜而多次被騙錢,受洗信主後,生命被上帝改變,轉虧為盈,變成願意分享的人。

但蔡政道不諱言,的確有教會過度誇大受洗的效果,例如受洗後疾病會得醫治,困境會獲得改善或度過難關,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教導。另外有些教會,把洗禮看成是工作告一段落,關心頻率大減,讓受洗者覺得受洗前後差異太懸殊,於是像沙漏般,「一直進來,但又很快流失出去。」

蔡政道表示,教會的工作不只是領人受洗,還要培育信徒堅固的信仰,帶領信徒受洗只是新生命的開始,奔走天路是一條長遠的道路。

很多人想問,受洗後會有什麼變化嗎?蔡政道強調,這關乎受洗的心態。受洗不是因為信耶穌之後就一帆風順,因為基督教信仰不是求平安富貴的成功神學,不是受洗後就開始賺大錢,也不是以相信上帝來換取什麼利益,而是誠心誠意來到上帝面前,渴慕祂的同在。

「受不受洗當然有差別!」蔡政道說,受洗是告白,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接受上帝的救恩,願意努力揮別過去,開始新的人生,展現新生命。受洗也象徵自己是被改變的人,有能力面對困境,且能得到永恆的生命。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3期

圖片提供:鄭剛南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