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44期 愛‧無懼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家暴事件中給牧者 和助人者的建議
關鍵字:
◎ 作者 /王榮義 (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教育中心主任)
家暴事件在台灣社會其實很常見,即使在基督徒家庭中也無法避免。多數台灣人還是會把「家庭暴力」看成「家務事」,是家庭的秘密,是家庭以外的人所不能、不會也不應該干涉的。況且,一般人也習慣地以為:只有一些特別不正常的人會打配偶、小孩或老人,和多數人是無關的。諸多這類似是而非的說法,是阻礙「家庭暴力」被當成公共議題對待的主要原因。 
 
面對家暴的正確態度
 
許多牧者很熱心的想要助人,但往往因空有熱心沒有智慧,不但沒有為家暴的家庭帶來和解的機會,反而在傷口上撒鹽,引發更大的風波。如何用心、小心去了解、幫助整個家庭,避免因過度熱心或隨意議論而造成二度傷害,實在是有心幫助家暴家庭的牧者最需學習的功課。
 
 
一、不要企圖當解決問題的和事佬
 
當牧者聽到兄弟姊妹分享他們受到家暴的經驗時,當下千萬不要企圖當和事佬。因為當兩方都被妥善照顧之後,關係的重建才有可能開始。抱持和事佬的心態會讓一個牧者急於說出勸告的言詞如「雙方都有錯,各退一步就好了」,或指責的言詞「不要再爭執了,這樣的基督徒家庭是沒有合一的見証」。有的牧者會太快以信仰中的經文要解決衝突如「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殊不知這種方式常常讓受傷的人更痛、衝突的狀況更加嚴重。
 
二、真誠的了解
 
沒有真正的了解,關心的根基等於是空洞的。家暴的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受傷的,皆需要被了解與照顧的。對於施暴者來說,通常會告訴我,他們內心的痛點不斷的被對方踩踏,在不斷的壓抑情緒之後,終於暴發出來。其實他們的內心在事後也是非常後悔的。了解施暴者的傷痛有助於其內心的醫治。
 
至於受暴者,牧者要先了解其後遺症,才能給予適切同理與支持。通常受暴者會覺得失去尊嚴,有無助感、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的情緒。牧者沒有相關受傷經驗時,切記不要假裝了解。只要牧者真誠用心聽懂受暴者的內心感受,接下來的處理會順利許多。
 
三、對受害者避免太快給建議、勸告、安慰
 
1.苦口婆心(規勸)型—「不要難過啦!積極正向一點,事情沒那麼糟糕,你想太多了。」「忍耐一下,就當成婚姻是妳的十字架。」
 
2.找更糟糕的情境來比—「別人這麼糟都可以活下去了,你這算不得甚麼。」
 
 
3.要求受傷的人替加害人著想—「你爸爸是因為愛你才會打你的;媽媽一定不是故意的;妳先生以前也是被打大的…要原諒他們…」
 
4.自暴其短型—「我以前比你辛苦…」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最後還要對方安撫他。
 
5.冷靜分析(說服)型—這種人會替對方分析各種情況:「妳先生只是常口頭罵妳,他也會定時拿錢回家…請問你有需要這麼難過嗎?」
 
6.不耐煩(指責)型—「又來了,你煩不煩啊…」
 
7.轉移焦點(逃避)型—把話題岔開「一切都交給主吧,我們談快樂一點的事…」
 
8.同仇敵愾型—與當事人一鼻孔出氣,一起怪別人。
 
9.給建議—「妳應該如何…妳為甚麼不…」
 
其實,人在情緒中,最需要的是被陪伴、被了解,而不是被勸告、被說服甚至被否定(不要難過、不可生氣…),下次若有人向你吐苦水時,請用心聽懂對方,試著了解對方真實的感受,陪伴對方在安全的環境中表達、消化自己的情緒,至少,讓對方感受到,他在受苦中並不是孤單的。
 
四、牧者對加害者的陪伴
 
1.不當判官批評論斷:牧者在面對家暴施暴者絕對不可扮演判官的角色,因為判斷在於上主。因缺愛而受傷的人常常會成加害者,而批判只會加深當事者的罪惡感。
 
2.聆聽了解其情緒運作脈絡:每一個不斷被踩踏的痛點都有其脈絡可遁—不斷被誤解、常常被否定、被不公平對待、被忽略…而這些脈絡可以追溯到長遠的生命養育塑造過程。
 
3.同理但不合理化其情緒反應:同理加害者不斷被踩踏痛點而發作的困境(忍耐與爆發之間的拉扯),但不去合理化其暴力行為。
 
4.在脈絡中回轉像小孩:邀請當事人回轉像小孩進入其受傷的脈絡中,真實的遇見及心痛那位從小不被了解、靠自己承擔辛苦的孤單小孩。
 
5.在傷痛之處遇見上帝:當加害者的真實的回轉與受傷的自己相遇時,牧者可以在當下為那位受傷的孩子禱告,將他的痛真實的在主面前陳明,求主以無條件的愛醫治
 
用心聽懂雙方
 
家暴通常是在一個複雜又微妙的互動關係中發生,介入關心的人不能只聽一面之詞就選邊站或隨之起舞,也不要隨便幫任何一方做決定(不要理他啦!像他這種人,離婚好了…)。我們若能用心聽懂雙方,以基督的愛分別為他們祝福,讓兩個生命享受活在被主愛醫治的經驗裡愈來愈健康,相信和解是指日可待的。
 
轉介
 
當然不是所有的家暴問題都是一般教會可以處理的,有些狀況需要精神科的介入長期治療,有的則需要通報相關單位處理,有的必須轉介到較專業的機構繼續關心。承認自己的有限,知道有那些資源可利用,面對棘手的家暴問題,才不會愈幫愈忙,愈演愈烈。
 
附註: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的侵害行為,往往由於現實之親屬關係與利益的約束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隱蔽性。施虐者在施暴過程中,通常以毆打伴隨語言攻擊。事後,常會以各種理由試圖正當化施虐的原因。(維基百科)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家暴事件中給牧者 和助人者的建議 (第 444 期)
主題探討/連結主愛,抵擋誘惑 (第 436 期)
主題探討/每一次衝突都是認識自己的契機 (第 415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44 期 愛‧無懼 (6-20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44期  2019年  11月 愛‧無懼 444
本期主題:愛‧無懼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壓傷的蘆葦不折斷
幹事的話/家是愛的實踐場域
主題探討/以愛之名:變質親密關係
主題探討/幸福中的遺憾
主題探討/關於被害人的自覺、 如何修補、情緒管理及轉變
主題探討/家暴事件中給牧者 和助人者的建議
主題探討/親密關係暴力的本質和迷思, 牧者了解多少?
婦女新眼光/羅馬書(二)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小錢祈禱網/個人尊嚴與 共同命運的聯結
小錢祈禱網/神國度的代言人
悅讀繪本/黑寶
肢體交通/以婦女為主題的年度宣教會議
生活見證分享/上帝奇妙的帶領
生活見證分享/有祢同在,我不怕
生活見證分享/我在婦女事工部遇見神
幸福家庭徵文/幸福在我家
中區會常短波/2019年世界公禱日禮拜
中區會常短波/新竹中會婦女事工部活動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