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4期 網路交友面面觀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論「單身寄居族」
關鍵字:
作者/鄭頌苑 (馬偕醫院院牧)
※ 新三族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當中,台灣無法倖免。隨著就業環境惡化,失業率節節攀升,依行政院主計處發佈資料,2002年8月份失業率為5.35﹪。過去失業者大多以無法因應產業轉型的中高年齡人士為主,現在已擴及青壯年及大學應屆畢業生。

  今年大學應屆畢業生,據調查約有七成二處於待業當中,媒體因此宣稱社會產生了所謂的「新三族」,即一、「償貸一族」指部份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因就業困難,嘗試向銀行貸款創業,一出校門就開始借貸度日;二、「高學歷打工族」即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因就業環境惡化,有許多人情願投入打工或報酬較低的工作;三、「單身寄居族」是指那些已達就業年齡卻仍無工作,生活仍需依賴父母或其他親人撫養者。

  「單身寄居族」在社會就業環境尚未惡化之先其實已經存在。依過去從事大專輔導工作的經驗,許多學生為了預備出國、考研究所或投考教育師資班,在學業完成以後,仍然留在校園附近,每天埋首於書堆當中,其房租、生活費仍然由父母全額負擔,這些畢業生即是「單身寄居族」的一員。他們不但不需為家計分擔責任,而且獲得父母全力支持,生活上無後顧之憂,故能全力以赴為將來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事實上,台灣過去幾年由於經濟環境穩定,一般家庭的小孩普遍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多數的孩子被要求只要用功讀書,其他大小事情一概由父母代為張羅,孩子不但不必為家庭承擔責任,更享受著比上一代更好的生活。許多父母因為經歷戰爭或戰後物資貧乏的痛苦,自己平時省吃儉用,卻竭盡所能提供子女最好的享受。有生產能力的父母,相互之間所炫耀的是衣服買得多便宜,鞋子買得多便宜;而還無法賺錢的小孩,卻彼此炫耀自己東西買得是多貴,尤其限量發售超貴的物品更是津津樂道。一般家庭裡面,我們常常看到父親所穿的西褲,是在大賣場以199元買的,而孩子一雙Nike名牌的球鞋卻花費3000元;大人的手機可能是促銷品帶門號一支999元,而孩子的手機不但上萬元,還不時隨著新款式機型的推出而汰舊換新。

※ 崇尚品味,不習慣吃苦,不喜歡承擔責任
  孩子受到周全照顧,甚至過度保護的現象,並不是台灣社會所獨有。日本社會學者中野修曾經以其長久對日本青年的觀察表示,「196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除了富裕以外,其他一無所知,他們選擇享樂甚於受苦,選擇娛樂甚於工作,選擇消費甚於生產,選擇享受甚於創造,許多年輕人對父母存著過度的依賴性」。這樣的觀點是否適合套用在台灣的實況,可能見仁見智,但台灣的確有部份的年輕人,在父母百般呵護的環境成長,養成一種「崇尚品味,不習慣吃苦,不喜歡承擔責任」的生活態度。因此,在有謀生能力的年輕族群中,標榜來去自如、不要家累、盡情享受人生的「單身貴族」式生活蔚為時尚。有些人即或結婚,也立定心志要成為「頂克族」 ( 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之簡寫 ),意即夫婦享受兩份薪資的生活,卻不要有小孩,其潛在的心理就是期待雖然已經結婚,仍能延續「不要有負擔、講究品質、盡情享樂」的生活。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單身寄居族」面臨就業的困境,必然有著極大的挫折感。首先,最直接的反應可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因為從小汲汲營營,辛苦完成學業或習得一技之長,眼見正是編織美麗人生的時刻,卻苦無發揮的餘地,相較於「單身貴族」的意氣風發,「單身寄居族」是有夠鬱卒的,對於從小一帆風順沒有挫敗經驗的人,這是很大的打擊。

  其次,可能要面對零用錢緊縮的適應。在經濟寬裕的時候,家庭開銷無後顧之憂,子女大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零用錢。但是,隨著經濟不景氣,據調查有六成民眾感受到貧窮危機的威脅,許多人雖有工作,卻仍籠罩在隨時被資遣的陰影之下。因此,民眾警覺到量入為出的重要性,家庭對零用錢的供應可能因而縮減,「單身寄居族」必須隨著大環境改變而調適過去消費的習慣。

※ 家庭成員的失業
  然而,有一種情況會令「單身寄居族」產生極大的焦慮與不安,就是自己所依賴的家庭成員,也不幸面臨失業的困境,那會給「單身寄居族」帶來多重的挫折感,他們一方面要調適失業的痛苦,一方面卻又要面對分擔家計的壓力。

  因此,在經濟不景氣當中,周遭如果有「單身寄居族」的朋友,我們應該隨時給予溫暖的支持與鼓勵。雖然我們無法預料這段時間有多長,但是它只是過渡的時期,它帶給「單身寄居族」考驗,也帶來新的成長機會,當事人只要願意積極地因應,則隨時都可以迎接新的機會來臨。「單身寄居族」應如何因應,筆者個人淺見如下:

1. 降低物質慾望:
  在沒有固定收入之前,減少消費是必要的。有人過去在消費的時候,可能對所謂的「名牌」存著相當的迷思,認為「名牌」就是時髦、價值與地位的象徵,所以花許多錢買名牌手機、穿戴名牌服飾、到知名髮廊染4000元的頭髮...。雖然「名牌」大多能保持相當的品質,但是與「名牌」品質相當的東西,不一定需要「名牌」的價格。所以,在不景氣時,應學習降低生活物質慾望,改變過去使用名牌、過度消費的習慣,減少消費可以比較容易渡過不景氣的寒冬。

2. 增加求職彈性:
  過去有人打趣理想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最好還能「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在景氣好的時候工作機會多,只要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精挑細選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台灣由於創造經濟奇蹟,過去一片榮景,工作機會多,大部分的人已經不習慣從事高勞力的工作,這些工作大都由外勞承接。外勞每月基本工資是15840元,每天平均約500元的酬勞,24小時任憑雇主差遣,這樣的工作,相信台灣民眾可能都不會認真考慮了。

  但是在目前現實景況之下,「單身寄居族」必須認真思考增加求職的彈性,如果對工作性質設限越少,則找到工作的機會就越多。例如,過去理想薪資是40000元,現在是否能「降格以求」,如果有18000元的工作也可接受?在我工作的地方常常可看見,許多人都是先跳進職場屈就一段時間,待服務單位環境、人際關係熟悉以後,一旦有更好的機會,自然就比別人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3. 嘗試「蘇活族」生活:
  「SOHO」意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住家中的小辦公室),最早出現在外國大都會區,如美國的紐約或日本的東京,原為一些不願看人臉色為五斗米折腰的人,自己依個人專長從事可掌握的業務。他們利用其住處做為辦公室,自擁天地獨立謀生,或賣小吃、或做手工藝品、或幫人化妝、或修理電器....,其特色就是不必以學歷為號召,只要服務的品質受到肯定,縱使第二專長也能打出一片天。

  記得幾年前,馬偕醫院部份員工為了支持國外宣教事工,每月固定由薪資扣除奉獻款項,承辦單位為了辦理銀行自動轉帳的業務,將相關程式設計的工作,委託一位蘇活族來承接。那位先生是一位殘障人士,以自己的住家為工作室,靠著專業的技能和熱忱,獲致不錯的口碑,所以服務對象都主動為其介紹新客戶。在工作難求的情況下,「蘇活族」的生活應該是可以認真思考的選項之一。

4. 補強職業智能:
  台灣發展高科技高經濟產業是時代的趨勢,但是民眾能投入高科技高經濟產業的人口畢竟有限,大多數的人還是需依賴傳統產業來謀生。近年來由於國際化的競爭壓力之下,傳統產業有日趨萎縮之虞,所以政府在輔導產業時,必須協助業者努力改造升級才能在產業界保有一席之地,因此,學習新時代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南部、北部都設有職業訓練輔導中心,除了幫助技能的訓練並輔導就業以外,訓練期間有時還有生活津貼,對於產業轉型而失業,或自己專長不容易就業者,申請職業輔導訓練,不失為整裝待發的上好選擇。

5. 把握面試要領:
  由於工作機會減少,相對的競爭就愈加激烈。以筆者服務的機構為例,不久之前要招考一位事務員,應徵條件是高中相關科系畢業生,結果來了220多位,其中許多擁有大學和碩士學位者也參與角逐。在眾多應徵者中要脫穎而出,第一步:必須筆試成績達到一定水平,以進入可以參加面試的行列,所以專業能力一定不能太差。第二步:必須在面試當中表現優異,獲得主考人員的青睞才能勝出,依個人過去多次參與面試求職者的經驗,筆試成績第一者,最後不一定被錄取,所以面試的表現,常常是錄取與否的關鍵因素。

  至於甚麼是好的面試要領呢?譬如:飽滿的精神、自然(不作做)的禮貌、適當的服飾、誠懇的談吐、獨到的專業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慎重的回答每一個問題,因為有時看似天馬行空隨意聊天,其實主考人員正在觀察你「人格特質如何」、「能不能吃苦」、「合作性好不好」,這幾項的評分,有可能成為決定你未來的關鍵。

6. 其他:
  「單身寄居族」如果家庭經濟許可,沒有分擔家計的壓力,則校園常見的「繼續進修」可以納入考慮,無論是選擇國內外的學校就讀,一方面度過不景氣時期,一方面也可繼續深造,為將來就業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在沒有經濟壓力下,也可以考慮訂出一段時間「投入義工行列」。在醫院的贊助會或院牧部,有許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挪出時間誠心服務病患及家屬,不但使別人得到溫暖與幫助,自己也能開擴眼界、拓展人際關係,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祝福。

  政府單位對於「單身寄居族」的問題,必須停止「口號式」的拼經濟,應負責任地展開積極性的作為。教育方面,應鼓勵學生在求學階段,培養多元的興趣,並具備第二專長。第二專長除可增加就業領域外,在業者聘用人才時,也會有一定的加分效果。就業機會方面,政府應腳踏實地的規劃出具體可行的就業方案,例如:釋出工作機會;減少工時39小時變為35小時,以增加就業機會;對晉用年輕人之企業,提出部份補助項目,以鼓勵廠商選擇年輕人;甚至考慮稍微降低青年工資,讓廠商願意考慮任用年輕人。
同作者相關文章:
論「單身寄居族」 (第 74 期)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4 期 網路交友面面觀 (35-3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4期  2003年  2月 網路交友面面觀 74
本期主題:網路交友面面觀
發行日期:2003/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聆聽天籟
編者的話
網路認同現象的信仰省思
從萬花筒到網路交友
網路福音事工的挑戰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我網路交友的經驗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台灣癩病醫療之父-戴仁壽博士
論「單身寄居族」
基督徒如何看待佛教藝術?
聖樂與信仰
石牌教會社區日文班
何謂愛修會--愛修會的精神與特質
心事講出來-青年常見的交友問題
福杯滿溢蒙福之年
「與神和好」
基礎神學往前走
年輕的追尋-我讀大學的日子
東師長青,生日快樂!
颱風來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