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5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那個下午的古早味主日學
作者 / 草音林

看著台上兒童主日學孩子們獻詩,清亮且未脫稚氣的嗓音宛如天籟,就算有些許走音、不合拍,也無損對神的崇敬。頓時間,我彷彿看到30多年前的我。

█趕緊寫功課的理由

從小在南部教會長大的我,教會簡直就是第二個家。除了日常上學、放學外,我最期待的就是禮拜六下午的主日學。在那個禮拜六還要上半天課的年代,放學後趕緊寫功課唯一的理由,就是可以到教會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度過美好的週末時光。

主日學先是合班上課,老師帶著大家先唱詩歌、背金句,然後說聖經故事。在那個物質不是那麼豐富的年代,老師的教具基本上都是純手工。沒有投影片、PPT、電腦,使用活動黑板,再用報夾展示一張張寫在壁報紙的大字報,譬如詩歌簡譜。背金句時,老師直接把經文寫在黑板上,每背一次就擦掉幾個字,直到黑板一片空白時,我們也背得滾瓜爛熟了。這種土法煉鋼、一點都無法炫技的「創意教法」,現在應該已經失傳了吧?接著分班活動就是查經、玩小遊戲、奉獻,結束時還有點心吃,真是歡樂啊!

█怎麼可以隨便?

但,也不是每次上主日學都那麼歡樂。教會講愛心、包容、忍耐,都是按著聖經教導,但如果毫無界線,特別是遇到我們這種比較調皮的男生,就很容易淪為脫序、縱容。記得那天大家唱詩歌時,兩個高年級大哥哥不專心,互相推搡、嬉戲,帶領的老師突然停下來,嚴肅地要求他們安靜、專心,威嚴的口吻猶如學校的訓導主任。然而,大哥哥依然故我,完全不理會勸誡,於是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他們帶到教室外面。頓時每個人都呆若木雞,其他老師見狀立刻接手,讓活動繼續下去。

直到大家背金句時,老師才把兩個大哥哥帶回教室,站在講台前。只見他倆眼眶泛紅,一個擦著眼淚,一個偷偷抹去鼻涕,看來剛剛被好好教訓過了。老師要我們一、二十個小蘿蔔頭坐下來,語重心長說了好多話,其中最重要也是我至今記憶猶新的就是敬畏和自律。老師說,到教會可以很快樂、很輕鬆,但絕對不可以隨便。上主日學,就跟大人做禮拜一樣,都是敬拜神,既然是敬拜神,怎麼可以隨便?怎麼可以嬉鬧?甚至已經給予警告和機會,還是依然故我。老師接著說,不要以為神不會處罰,「神一定會管教祂的子民!」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後,之所以在曠野流浪40年,就是因為神不斷訓練、管教以色列人,讓他們改掉愛抱怨、不信神的惡習,成為可以順服神、為神打仗的百姓。

老師強調,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愛、自律,就是放肆。在學校上課都不敢如此隨便,更何況來到永生神的聖殿中敬拜祂?舊約時代,只有大祭司和神揀選的人可以進會幕或聖殿服事神,任何人只要不遵守規定,下場是什麼呢?「處死!神會當場把犯規的人處死!」當老師說到這裡時,大家下巴幾乎快掉下來了!

「原來教會和神這麼可怕,下次我不要來了。」某位同學如此喃喃自語。老師聽到後放緩了語氣,苦口婆心地說:「不要忘記,神是滿有慈愛、憐憫的神,但神同時也是尊榮、威嚴、配得一切敬拜的永生神!神的恩典與慈愛,不是讓我們拿來踩在腳下的。因為我們是罪人,根本不配得神的恩典,所以更應該珍惜,既然如此,怎麼可以不敬畏神呢?」

那個下午的主日學,上什麼課、唱什麼歌、背哪節經文,甚至吃什麼點心,我早已通通忘記了,但是我永遠記得老師當時說的話,讓我在孩童時代,對神、對信仰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看著台上孩子們天真的臉龐,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只願他們在主日學也能遇到同樣認真的老師,聽到同樣真實的道理。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38期

圖片提供:蔡文雅、周老師、方雅惠、丁佩華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