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馬偕的生死觀3-1
莫忘你終有一死
作者 / 林昌華
馬偕的日記手稿。

每一年的受難與復活節期與清明節相近,是讓基督徒再次思考生命有限、反省信仰意義的時刻。藉著閱讀與反思耶穌基督死亡與復活的經文,我們得以面對死亡,並凝視死亡之後的盼望。只不過,聖經的教導是否能成為我們生命歷程的藍圖,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別於循環時間觀的宗教信仰(不管是輪迴轉世、天干地支或季節循環的時間概念),基督信仰的觀念是,在上帝創造之後,時間就像射出的箭一樣往目標飛去,單向地往結束的方向飛奔,既不會轉彎也不會迴轉。換句話說,時間不會倒退,人類不可能回到過去。至於時間結束之後會如何?那是上帝的奧祕,我們有限的人在時間的框架之內無法理解。

在這種時間觀之下,人的年歲都是有限的。一個人誕生之後,就是往死亡的方向不斷前進。聖經記載中,除了以諾和以利亞之外,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這既定的命運。於是,死亡就變成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必須去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傳說羅馬帝國時代,每當將軍征服一個國家凱旋歸國,軍隊在羅馬街道上接受群眾歡呼之時,會有一個人站在將軍身邊,不斷對他覆誦:「要記得,你會死。」(Memento mori.)以此提醒立下偉大功績的人,他仍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以免他因為驕傲而行出無法想像的罪惡。這句話也成了中世紀基督教反思人之必死的理論及實踐。也就是說,在死亡之前,每個人都必須謙卑,不管他有多大的豐功偉業,都將發現自己仍是孑然一身地離開這個世界,正如他赤身露體來到一樣。

在台灣的教會歷史中,馬偕牧師(Rev. George L. Mackay,1844~1901年)的經歷可以說是最典型的例證。馬偕是19世紀北部教會的建立者,有別於南部英國長老教會團隊服事的模式,他幾乎是單打獨鬥建立北部教會,包括宣教、教育與醫療的基礎規模,然而,就在他認為北部教會已粗具規模,一切趨向穩當之時,卻發現自己罹患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喉癌。

這個疾病讓馬偕非常驚惶,甚至一直不相信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他是在病程的最後階段(1901年5月1日),才接受自己的病情已藥石罔效的事實,甚至因而悲痛哀哭。問題是,為什麼這樣一位北部教會最重要的創建者,對自己的生命終結竟是如此無法接受?筆者相信,他應該不是懊悔自己的生命虛度,當他回到上帝的面前時,定然會被上帝稱讚他是既認真又忠心的僕人。他是懼怕死亡的恐怖嗎?相信對數十年間經歷無數次生死交關危險處境的馬偕來講,死亡應當是他隨時準備好面對的人生現實。那麼,究竟馬偕為何不願意接受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事實呢?這是此次專題想要探討的所在,我們試著從郭水龍與馬偕留下的文字紀錄來尋找線索。(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6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