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5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我的二二八
共生音樂節
作者 / 郭庭耘

從到台北讀大學開始,和朋友一起到凱達格蘭大道參加「共生音樂節」的活動,便成了我每年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慣例。當了四年的觀眾,2019年終於加入籌備團隊,也有了更深入的體驗。

共生音樂節是由一群關心台灣歷史的青年促成,希望藉由記念二二八事件,反思過去的傷痕,促成台灣社會的和解與共生。同時也和不同族群、歷史記憶對話,為轉型正義的推動鋪路。

對我們Z世代而言,台灣歷史已非禁忌話題,得以享受自由的空氣,資訊取得也更加容易,但我們對於歷史的認識大多來自於教科書,為了應付考試,就算知道,也不會有太多的連結感。

我很喜歡楊翠老師在一場演講的結語:「我們總在別人的故事裡潸然淚下,在自己的歷史中轉身離去。」高中時看了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我才意識到台灣的過去也有相似的傷痕存在,進而從自己的家鄉開始,了解更多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相關的人物及故事,不管是學校裡「丁窈窕樹」的故事,或是高喊「台灣人,萬歲!」的湯德章律師。

共生音樂節籌備團隊的多數成員和我一樣,既沒有經歷過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年代,也非受難者的後代家屬,但我們為什麼要不斷提起這些過往?我一直覺得關心自己土地的過去跟做家事很像,我們不會期待隔壁的阿伯或是樓下的阿姨來幫我們打掃家裡,要維持清潔舒適的環境,還是要靠居住者自己每日的清掃。同理而言,作為這塊土地上的住民,我們需要梳理台灣的過去,擦拭被灰塵蒙住的歷史記憶,才能理解現在是如何被形塑,從而追求更宜居的台灣社會。

加入共生音樂節籌備團隊的動機,是因為我想透過實際行動,把這些故事說給更多人聽。除了二二八當天的倡議活動,我們希望透過小旅行、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讓轉型正義和人權議題的討論能持續進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錄製街訪影片,我們在大稻埕採訪民眾對二二八事件的看法,出乎意料的,受訪者大多對台灣史有相當程度了解,也認同轉型正義的必要。我想,20年前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採訪結果吧!共生的社會就是透過不斷講述慢慢地推進,終而形成對島嶼的理解與認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5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https://tcnn.org.tw/archives/82977,2022.02.24摘錄

相片提供:共生音樂節攝影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