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4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此時此地,撥開迷霧
作者 / 林佩蓉

中秋連假以及中華民國國慶是許多人在十月期待的假期,無論哪一個世代,「國慶」以及中秋節都是國人對於節日的理解。可惜太多非本國產的節日,如今已形成習慣,過什麼節不重要,能放假最重要。然而,我們卻無法忽略這些節日與我們的關聯。圍繞在文化與政治的史觀,如今國人可以用「共時」的心情,不放假地過西方的聖誕節,從自己言談間晃過節日的名稱,卻很難用「共時」的眼光,發現原來「國慶」和台灣沒有太大的關係。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國武昌起義推翻腐敗的政權,自此遍地開花,清帝國滅亡,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國父。彼時的台灣已進入日本統治時期,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正在以古典文學收攬士心,台灣知識分子充滿了亡國感,以漢人的民族主義情感,對逝去的「中國」(由哪一個朝代所建構的,似乎不是簡單的常識)有著超越時空的連結,然而現實擺在眼前,被殖民的處境下,台灣不是台灣人的台灣,也不是中國的,究竟該怎麼過活,手中的筆該如何寫下去?

顯而易見的,台灣與中國正式分離,最晚在1895年就開始了。接著1900年代開始,台灣在日本殖民者的眼底下被同意活動的空間是古典文學,漢字成為台日共同的符號,漢字、漢文所組成的古典詩文,成為台日知識分子交集的元素,詠景、詠物,就是不能詠那從來沒有連結過的破碎江河。如前所述,被允許的古典詩文,文人得以利用這樣的集會,互取溫暖,也互相交換訊息,謀求可以突破困境的機會。於是從1902到1909年,台中、台南、台北陸續建立了櫟社、南社、瀛社,全台三大古典詩社串連起知識分子,以文學守住台灣本土價值的團結路線。如今超過百年的台北瀛社依然屹立,守護台灣古典詩每一時代的創作。

文學都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文學可以抽離政治,談各樣的情感、描繪各種想像,但文學無法跟政治脫離關係,只要關注地土、移動腳步、認真追尋歷史與記憶,就無法抽離於政治所鏈結的極權與壓迫。台灣人的記憶,應該要扎根於此,應該要理解我們的祖父輩,是移民、開拓、移動來到這塊共同生活、墾殖的土地,那麼總和這一切的情感、思想應該是什麼,理當昭然若揭。

身為台灣人特別不容易,如同作為基督徒特別不簡單,我們要面對太多代代相傳解不開的錯亂與糾結,要勇敢追求真理,抗拒強加在我們深上的謬誤史觀,挑戰「國慶」何在,對不同殖民者竄改生命史中的境遇給予回擊。回應曾經在1920年代追問「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的培火兄,那些包括我們究竟是什麼人、應當過什麼節的提問。2000年代的我們,不能再隨波逐流,執政者不可再以政客思維和稀泥,台灣撥開迷霧、打開死結的時間已經到了。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80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