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7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家庭式輔導:愛是恆久的忍耐
作者 / 大衛‧鮑力生

譯◎陳冰潔

「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悖逆的孩子、恐懼的孩子、無助的孩子,都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改變;成熟的人改變也需要一生之久。三種需要輔導的孩子,每一種都很困難。當你承擔照顧年幼手足的責任時,他們不可避免會成為你的試煉。你自己就可能感到挫折(不守規矩)、氣餒(灰心)或因為這不可能的任務而不堪重負(軟弱)。

不守規矩的人會一直違規,陷入麻煩。他們的問題很少是一次面質就可以完全解決。不守規矩的人會持續被試探,以各種方式越界。他們有典型衝動和頑梗的罪,忘記神是神,忘記祂的話語具有終極權柄。他們常常必須被逮捕、攔截與糾正。當他們的心從根基上對神柔軟,就會接受糾正並再次記住。當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漸漸成長,他們會有意識承認自己需要被監督和挑戰。即便他們不再接受你的輔導(帶著對你敵對的控訴),離開你的教會,或是因著不願悔改罪行而被逐出教會,你仍然被呼召要忍耐。兩年或十年內,你可能會得到另一個機會。即使事情無法立刻解決,長期下來仍會產生效果。

灰心的人則會持續受到「放棄」的試探。他們的罪是忘記了神是良善的,忘記神有目的地在掌權,而生命中的困境正在轉向某個美好的方向。他們常常需要有人把他們從不信中拉出來,給予鮮活的盼望和鮮活的鼓勵。灰心的人有一個傾向,他們會遺忘歷歷在目的過往經驗,而在面對同樣的舊有壓力時,變得更加灰心。

軟弱的人可能永遠無法學會某些東西,而且可能一直都會需要保護,需要他人伸出援手。你的投入會是長期的,因為他們進步的能力有限。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們總是需要被照顧、遮蓋和供應。他們的罪和其他人一樣,但通常會有不同的程度。正如他們行善的能力微小,因此他們作惡的能力也有限。

最後,「要向眾人忍耐。」正如這句經節前面每個句子,這句話就是字面說的意思,沒什麼花俏的地方。要長期堅持在那裡,恆久地去愛各種不同的人。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永遠不要失去積極和憐憫,主動採取行動,不放棄任何人,愛是恆久忍耐。

忍耐,不只是關乎那些你要去幫助的「眾人」,也是關乎我們所有人。「愛是恆久忍耐」位列愛的特質清單之首,是有原因的,神對祂兒女的忍耐是最不為人知的屬性之一,然而這是一個祂非常願意傳給我們、也是可傳遞的屬性。這事實意謂著去服事各種類型的人,都呼召你在智慧之愛這項奠基性的特徵裡成長。

█相對性的狀況

我們一直在談論「類型」,好像它們是以純粹的形式存在。但這些分類的用意是為了塑造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深思熟慮並合宜地處理服事中的任務,並不是絕對的分類。我們已經注意到所有人都具備所有傾向,特別是在尊崇神,以及我們需要祂在不同時刻帶著我們做成所有5章14節提到的事時,我們已經開始蹚渾水。或許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傾向三種類別中的一種更甚於其他。我們典型的掙扎是因為我們任性,或容易動搖和灰心,或僅僅因為能力有限。

然而,在任何時候,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符合以上任何一種類型。所以,5章14節並不是讓你用來給他人貼上標籤,你必須把它們看成是功能性的分類,幫助你思考發生在你面前的事情。

這些都僅僅是一些傾向,不是固定不變的定義。如果你太死板地使用它們,那麼被你歸類為灰心的某個人,將會讓你在他頑梗任性的時候感到措手不及。或是某個你在心裡已經認定為「不守規矩的人」,當他感到悲痛和害怕時,你無法相信。

必須說的是,一個人可能會轉型轉得很快。再一次,孩子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一個殘疾的孩子(要長期堅持),可能是任性的(要告誡),並且在其他時刻裡非常灰心(要安慰)。一個叛逆的孩子(要告誡),可能在明白自己把生命弄得一團糟時感到絕望(要安慰)。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是一段描述並呼籲靈活的智慧的經文。繼續沿著這個路徑來思考,你會意識到,甚至這三「種」人也是因人而異。一條生產三種標準化速食的產品線——你勸誡性的忠告,你鼓勵性的承諾,你計畫性的堅持——仍然無法捕捉到個人事工需要的靈活性。畢竟,破壞規矩的人不會在完全相同的地方或為同樣的理由越界。告誡的規則提供總體的指導方針,但是個別處理手頭個案的規則要在細節裡斟酌。

怎樣對待那些在困難、恐嚇、不確定、失去和失敗中喪失信心的人呢?「勉勵」永遠都是我們該做的事。但人們會因為面對不同威脅而膽怯,他們的膽怯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一個遭受毆打和背叛的八歲女孩感到的茫然,會不同於一位年邁、喪親的男人對他的生命是否還對任何事物有任何意義的疑惑。

當然,幫助殘疾者和失能者時也是如此。你是在不同的地方緊握生命,不識字的嬰兒和成年的文盲不同,阿茲海默症患者和亞斯伯格症患者不同,情緒能力有限的人也和智商能力有限的人不一樣。所有人都是軟弱的,你要用不同的方式保護他們,根據不同的能力和殘疾,你必須調整自己的話語和行動。

█輔導員的傾向

無論是挑戰、安慰或幫助,每個潛在的輔導者都會有特定的傾向和習慣,對他們來說,某種與他人接觸的方式會比其他方式更加容易。

有一些人是天生的直球對決者,他們看問題看得清楚,並且照對方的本質指出問題。他們的目標是解決問題,並帶來建設性的改變。他們擅於分辨真與假、對與錯、愛與不愛,他們直言不諱,挑戰那些越界的人。當其他人藉著否認、假裝、顧左右而言他逃避一個明顯問題的時候,他們不介意進入建設性的衝突。他們很可能將輔導過程定義為主要是促成個人的改變,提供的是再教育,以便糾正生活方式的錯誤。因為神說「要悔改、信靠,然後順服」,所以輔導員要坦率直白地講話。

另外一些人是天生的勸慰子,他們同情掙扎的人,憐憫害怕、焦慮和抑鬱的人,體恤他人困難的經歷。他們是溫柔的,能夠在另一個人黑暗的生命中,辨認出充滿盼望的事物,並且看到神的應許是如何訴說鮮活的盼望。他們的目標是給予慰藉和盼望,他們樂意親近那些感到不堪重負和灰心的人。他們的態度和話語,向那些疲憊、不堪重負、不知如何向前走的人傳達溫情。他們很可能將輔導過程定義為主要是慰藉受傷的人,撫慰那些因他人而受苦的人。輔導提供的是關心、專注的耳朵與安慰,讓那人知道他沒有被遺棄。因為神說「不要害怕,我與你同在」,所以,輔導員要靠近人。

還有一些人能直觀地辨認出實際需要,並且伸出救援之手。他們自然地握住那些軟弱的人,願意犧牲,不會看輕那些有著極端局限性的人。他們有憐憫與堅忍的恩賜,能照顧那些需要長期幫助的人。他們參與的事工或許是照顧心智發育遲滯的成年人、街友,或許在育嬰室,或者在難民營。他們在乎那些人,他們的工作單調而持久。他們很實際,知道觸碰、態度、一致、建設性的常規及簡單話語的重要性。他們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那些無能之人的能力,因為「主恩待所有人,祂的憐憫遍及所造一切」,所以,輔導員要努力行善。

這其中有任何一種輔導是不對的嗎?這其中有任何一種輔導是唯一的善行嗎?三種全部都是好的,每一種都有被需要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會需要其中一種。我們的服事都可能會傾向其中一種形式,而那就是你的恩賜。但是若任其發展,它依然是不平衡的。這就是神為何要賜給我們5章14節的部分原因,為要保守我們不被自己的最佳恩賜蒙蔽了雙眼。我們被呼召要擴展異象,要走出舒適圈。錘子會把所有東西都看作釘子,毯子會把每個人都當成瑟瑟發抖,輪椅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被舉起,但是智慧按看見人的所是,給予他們所需的東西。

實際上,整個教會、宗派、運動和事工都會在傾向使用一個強項時,忽視了其他需要。也許你的教會很擅長面對錯誤與邪惡,但在面對灰心的人或社會不公的受害者時,卻做得差強人意。(若是如此,你的「告誡」很可能缺乏符合聖經的面質必須有的恩典與慷慨,因為即使不守規矩的人也會感到痛苦,是神要安慰的。)

可能你的教會對灰心和受傷的人很溫柔,卻沒有骨氣面對罪人,或是堅持與失能者同行。(若是如此,即便是「勉勵」,也很可能缺乏符合聖經的溫柔所擁有的實質和真理。即便是受傷的人,也有罪要悔改。)

可能你的宗派很善於為社會上有缺乏的人發聲,卻無法安慰不安的人,也無法激動生活安逸的人。(若是如此,你的「堅持」很可能缺乏符合聖經的憐憫事工所擁有鑑察人心和轉化人心的能力。即使是軟弱的人,也必須經歷他們自己的罪和苦難。)

當然,在以上任何一種情況中,我們都可能失去耐心。我們可能會對那些適合我們事工強項的人更有耐心,卻對那些暴露我們事工缺陷的人感到不耐煩。你可能會放棄那些任性的人,因著他們對你的好意缺乏回應、冥頑固執而感到挫折。你可能會放棄那些受困的靈魂,因著他們沒有很快改變而感到精疲力盡。你可能會放棄那些必須依賴他人的人,因為他們無法有很大的改變而感到消磨殆盡。能夠意識到個人和團體的優勢和缺陷是件好事,這會提醒我們在哪裡最需要聆聽耶穌的聲音。

█生活在家庭模式輔導關係中

簡而言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熟悉你的弟兄姊妹。保羅鼓勵你去適應不同的人、不同的處境、不同的掙扎,主耶穌要強化你已經具備的優勢——在你已經學會去給予的愛中「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4章1節)——並在你愛的軟弱之處使你成長。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同時做好這四種方式:告誡、鼓勵、堅持和忍耐。我們可以在別人強、我們弱的地方向他們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做好這四種類型的輔導,都將是一生之久的過程。

我們必須去做一些看起來互相排斥的事情。由於我們沒有人能夠將四種方式全都做好,我們的教會和事工需要有意識地培養所有方式。我們會個別地、正確地被基督整體事工中某個特定層面吸引,但是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致力於讓愛的技巧多樣化。如此一來,當我們所有人集結在一起,將會呈現我們所有人都被呼召去做的事情——我們學習生活在家庭模式的輔導關係之中。 (全文完)

*原文版權歸CCEF所有,請勿用於謀利。

●注釋

1.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教會講話,他將他們看作他的弟兄姊妹,而不是用其他方式稱呼在基督裡的信徒。這裡的用詞「弟兄們」(adelphos)在這些短短的章節中被重複地使用。

2.帖撒羅尼迦前書絕大部分內容是寫給正在進步的人,但他們生活在一個有苦難發生的世界,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有些經文同時指向令人分心的影響和衝動:2章3、5、14~18節;3章1~5節;4章3~8、13節;5章3~6、15、20~22節。

3.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13節以「弟兄們」開始,向全家所有人說話。我們要尊重那些照顧我們健康的人,並且彼此和睦相處。然後5章14~15節也以「弟兄們」開始,這裡主要指那些被賦予照顧全家健康責任的人。做為一個輔助的應用,它可以用在所有手足身上。

4.保羅勉勵成長茁壯的弟兄姊妹,幫助他們行善時更堅定,「所以不用我們說或寫什麼話」有:1章8節;4章9節;5章1節。「正如你們知道」:1章5節;2章1、2、5、11節;3章3~4節;4章2節;5章2節。「你們知道該怎樣行」:4章1、10節;5章11節。「你們記念」:2章9節。「有你們作見證」:2章10節。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