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63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在黑暗的教育界中尋求光3-2
教甄甘苦談: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作者 / Momo

■制度演變

身為一位大齡考生,大學畢業之後在教師甄試路上跌跌撞撞,一路看盡了教甄路上的各種變化與風雨。《師資培育法》於1994年公布之後,師資培育更加多元化,非師範體系學校畢業也有機會透過其他管道進入教育界,其目的在於培養更多的教育人才。師資培育的管道增加後,有更多人能夠透過學分選修取得參與教甄的入場券。然而,管控失當的結果,大量儲備教師的產生卻適逢少子化危機,老師數量與學生人數進入死亡交叉,許多學校比起新進教師更需要新生,教甄名額逐年遞減,從此教甄之路變得比西天取經還艱難。

從早期各校自辦,容易藉由私人請託或送錢關說,黑箱作業層出不窮的時代,到如今各縣市聯合教甄,考進筆試還要面試及試教,一路過關斬將才能拿到少之又少的錄取名額。教甄歷年的變革方向,努力排除各種人為因素的操控,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但也因此在考試過程中不斷地提高門檻,各縣市報考簡章規定的細節繁瑣,筆試加分規則不確定,各項甄試訊息往往是在考試前一、兩個月才公布,常令人措手不及。進入考期不但要面對考試的精神壓力,所費不貲的報名費、交通、住宿、請假等各項開銷,常令考生感到身心俱疲。

■黑暗面

剛畢業的那一年,面對屢戰屢敗的各校自辦教甄,我曾經實習的學校明言:「今年太多有勢力的人來搶缺,你們去別的學校考試吧!不要在這間學校浪費時間。」曾在考場失意落寞時,同學不知是冷嘲或熱諷地說:「考試前應該就要早早找人關說。」當大家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幸運兒早就已經成功卡位,不愁工作沒著落。曾經在報考時遇過,錄取的評分依據是學校的計畫書,努力好幾天完成學校規定要繳交的計畫書,親手奉上心血結晶的一刻,有一種工具人的既視感。「習得無助感」成為流浪教師的共感,或許是同為天涯淪落人需要尋找情緒的出口,因此網路上抱怨教甄黑暗面的文章早已多不勝數,其中光怪陸離的驚悚劇情,令人怵目驚心。在一篇篇獵奇文章及重金屬搖滾式的抱怨後,那些震耳欲聾的吶喊,留在眼底心裡的往往只有回音般的無助與徬徨。年復一年的代理教師生涯,心中總有隱隱的壓力,越是逼近考季心理負荷越是沉重。努力過後,有幾次筆試離錄取差0.5分的懊惱,更覺得目標遙不可及,隨著年齡漸長,內心深處常自問:「我還有機會考上嗎?」

■甘苦談

今年,有幸遇見願意全力輔考的老師及教甄路上一同奮鬥的戰友,擺脫過往猶如黑暗中摸索的考試模式。遵循著輔考老師設定的每週進度,老實地完成當週的考古題練習作業,雖似蝸牛緩慢前行,仍穩紮穩打做好筆試準備。過程中,雖有一邊做題一邊打瞌睡的身體疲累,相同題目一錯再錯的挫敗,但每每想到輔考老師願意無私奉獻時間與精力陪伴,就能打起精神再努力撐下去。準備教甄期間,平時不僅練好面對筆試的基本功,也每週固定約時間訓練口試及試教的口條、儀態,一點一滴累積實力。

進入桃園複試時,正值忙到焦頭爛額的學期末,得知複試要準備48個單元的試教內容,內心更加心煩意亂,還好教甄同伴穩住我的心。開始請有教甄經驗的老師幫忙看試教,練習板書及黑板版面規劃,不斷修正教學模式,複試準備期間,更每天晚上留在學校練習,將近晚上9點才能安心地回家休息,日復一日持續將近一個月。

準備桃園複試期間,還持續準備台南筆試,很幸運在台南也能進入複試時,於是又開始編寫了另外30個完全不同的單元教案,以及製作教具。感謝教甄夥伴們一路扶持,試教及做教具等艱鉅的任務有許多貴人共同指導,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專心衝刺準備試教。最後,能在桃園及台南教甄錄取榜單上看見自己金光閃閃的姓名,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刻。

考上台南教甄兩天後,得知一同準備教甄的夥伴也進入新竹複試,身分搖身一變從考生變成輔考應援團,連續五天從早到晚,幫忙做教具、看試教、寫教案,將自己今年考試經驗化為輔考的助力,最後也順利將同伴送進新竹的錄取榜單。

■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這幾年由於網路資訊的流通,有許多通過教甄考驗的正式教師們願意分享自身經驗,透過社群媒體及影音頻道,能有溝通互動的機會並且更快速獲得訊息。每每看到正向光明的經驗分享,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今年很幸運,能遇到願意幫忙的貴人及一同打拚的戰友,在教甄路上才能克服障礙、堅毅挺進。

教甄是一條難行之路,上榜沒有訣竅,只有每一步的穩紮穩打,堅持不懈。相信每一分努力都會有一分進步,一次做不好再做一百次,總是能看見成果。考上正式教師之後,依然要面對教育現場的各項挑戰,秉持初衷、克盡職守,認真帶好每個孩子是不變的信念。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8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75980,2021.06.16摘錄。

相片提供:方智達、吳德祥、李瓈英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