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6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在黑暗的教育界中尋求光3-1
高等教育底層被漠視的族群
作者 / 尤榮輝

大學教職令人稱羨,但其實大學裡有兩種教師的工作相當血汗,一種是以鐘點計酬的「兼任教師」,另一種是短聘期的「專案教師」(或稱「專案教學人員」「專業技術教師」)。台灣少子化後,公私立大學為節省成本,常縮編組織、遇缺不補,改大量進用編制外兼任教師及專案教師取代編制內專任教師,但這兩類教師工作權缺乏法律保障,勞力經常被剝削,是大學裡的弱勢受僱者,處境值得關注。

■同工不同酬,流浪博士遊走各校

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資料,大學專任助理教授每月授課36節約實領7萬多元,但一節課鐘點費760元的兼任助理教授同樣授課36節,月薪不到3萬元,約是專任助理教授的39%。為了提高所得,兼任教師只好遊走各校、大量兼課,但就算每月努力兼80節課,實得月薪也才6萬多元,若加上備課、批改作業,以及在各校間奔波的成本,兼任教師的工作可謂相當血汗。

兼任教師大致分為二類:第一類是在產業界已有專職而到大學少量兼課、貢獻專長者;第二類是遊走各大學、純粹以兼課維持生計者。前述的血汗兼任教師是指第二類,因為沒有在固定的學校任教,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流浪博士」。因為兼任教師的成本低廉,趨使各大學院校多聘用兼任教師。依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公私立大專校院總計有4萬2182位兼任教師,約占全體大專教師的49%,其中應該有不少是長期找不到專任教職而被迫成為血汗兼任教師的年輕博士。

編制外短聘期「專案教師」的薪資待遇,大致比照編制內專任教師,但是也有十所財務不佳的私立大專,其專案教師的薪資不到一般專任教師的八成,甚至低到只剩五成五。

編制外的大學教師,他們的工作權缺乏法律保障,勞力經常被剝削,是弱勢的受僱者,處境值得關注。

■制度不全,年輕世代被剝奪

大學專案教師地位類似公務機關「約聘人員」,既不受《教師法》保障,也不受《勞基法》保障,就像免洗筷一樣,在聘期屆滿後,往往被「用完即丟」、無理由的不續聘。為了保住工作,專案教師被迫接受不合理工作條件,被迫為五斗米折腰,常常在惶恐不安中工作。

因為專案教師不是《教師法》定義的教師,也非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聘任,而是教育部為了大學利益在現行教師聘任制度外「開後門」進用的教師。雖然他們被要求的義務跟編制內專任教師完全一樣,甚至更多,但他們的薪資待遇、福利、晉薪、進修、工作權或其他權益卻完全未受法律保障,所以經常成為被剝奪工作權或被奴役的對象。

108學年度專案教師總計3412人,約占全體專任教師的7.64%。全國私校工會曾於2018年3月召開記者會,反映「免洗筷專案教師」問題。教育部隨後於9月7日發布新聞稿稱:「就專案教師權益保障事項,教育部自今年起即……研商規範內容……目前已接近完成,待與學校代表進一步溝通後,即可對外公布。」又於12月28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教育部將衡酌大學用人自主及教師權利保障間明訂相關規範,以維護編制外專案教師權益。」但至今已經兩年多了,教育部仍未公布任何保障專案教師權益的辦法,明顯失信於民。

教育部「開後門」讓各公私立大學進用編制外專案教師,主要目的在方便學校規避《教師法》進行師資人力調節,卻造成校園「一師二制」的怪象。教育部不僅縱容學校恣意剝奪教師工作權,更容許學校大量以編制外專案教師取代編制內專任教師,導致教育品質惡化。

淪為「血汗兼任教師」或「免洗筷專案教師」者,大都是年輕世代的博士族群,他們經過數年寒窗、辛苦取得博士學位後,卻發現找不到教職,或就算幸運謀得教職,卻淪為被體制奴役的對象。年輕世代被阻絕於大學之外,造成師資代謝停頓;107學年度55歲以上教授人數超過54%,亦即十年內會有一半以上教授屆齡退休,我國大學師資嚴重老化將使學術研究形成斷層,不利高教維持競爭力。

年金改革趨使資深教授申請延後退休,公立大學教授或政府官員退休後再到私立大學占缺領雙薪,以及已屆齡退休教授再被以特聘教授回聘。大學不是沒有專任職缺,而是種種制度扼殺年輕人的發展機會。然而,政府對此不公義的世代剝奪現象卻束手無策。

「血汗兼任教師」和「免洗筷專案教師」都是高等教育底層被漠視的族群,需社會關注。呼籲政府儘快改變制度,行公義、好憐憫,還給年輕教師平等發展權,才能呼應蔡英文總統所說要讓台灣「往人權立國理想更靠近」的願景。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8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75980,2021.06.16摘錄。

相片提供:方智達、吳德祥、李瓈英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