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14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祂的勝利
《基督復活》
作者 / 李佑生

她們存著弔唁的心而去,卻帶著報傳喜信的心而回;她們以哀傷的心走向墳塋,卻揉合著驚懼與歡樂的心奔向耶穌的門徒;她們以為會看到死亡的權勢,哪知見證了復活的榮耀!那是迎接耶穌復活的時刻,門徒從此認識,三年來跟隨的夫子,是一個不能被死亡拘禁的人(使徒行傳2章24節);人子宣稱的死亡,並非故事的結束,而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亞當犯罪帶來的咒詛與刑罰,就此被耶穌終結、承擔。

耶穌的復活是福音信息的高峰,雖然我們不能忽略三日之前祂的死亡,但兩者在福音各有其重要性,我們必須深深思想兩者各自傳達的救贖意義。

耶穌的復活自然也是常見的藝術創作主題,丹麥畫家卡爾‧布洛赫(Carl Bloch,1834~1890年)假想耶穌踏出墳墓、天使跪地相迎,創作《基督復活》(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復活時刻

相對於復活的戲劇性,布洛赫的構圖略顯平淡而簡潔,沒有援引太多福音書中關於耶穌復活的敘述。

在《基督復活》中,沒有前來的婦人,沒有留守的兵丁,只有幽深的墳墓,光滑如鏡的墓門像是鋪好的道路,延伸向畫面的正前方。左下角地上隱約可見的紅色披風與劍,暗示落荒而逃的羅馬兵丁。整個畫面中唯一堪稱華麗的裝飾,只有耶穌腳下開的百合花,布洛赫似乎想以此表明生命,與耶穌的復活互相輝映。

天使分列兩旁跪地,抬頭仰望耶穌,耶穌則身披白衣仰面望天,向天舉起手,像是展示自己雙手的釘痕,那是祂被懸掛在木頭上留下的記號。

整體而言,《基督復活》呈現靜謐的氛圍,沒有以衝突性的畫面表現那極具張力、戰勝死亡的一幕。這似乎也是卡爾‧布洛赫的風格,概覽他其他作品可知,他確實少以動態、情節等構圖取勝。

我們不確定,究竟是什麼樣的體會,觸動布洛赫如此描繪耶穌的神情、姿態,但我們可以本著聖經聯想,耶穌目光所及,必然是那位差遣祂進入世界的父;祂的雙手陳明的,是祂按著父的旨意獻上自己身體,所留下的心跡證據。

這一切正如祂曾說過的:「祢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上帝啊,我來了,為要照祢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希伯來書10章4~9節)

■實在是我

耶穌的展示,不只是向天父表明所獻的祭,也向門徒、那些預先揀選為祂作見證的人顯現,說明祂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而非幻影虛像。是以,十字架上的死亡是真實的,離開墳塋的復活也是真實的。這正是耶穌復活之後、升天之先,幾次向門徒傳遞的信息之一,主要目的是讓他們不為眼前的奇事疑懼,並且傳遞平安的信息(馬太福音28章9節)。耶穌和他們同行、談論、吃喝(路加福音24章39節),甚至向疑惑的多馬說:「看我的手,探我的肋。」(約翰福音20章27節)這些舉止在在證明,門徒眼前是活生生的人。與常人不同的是,祂曾走進死蔭的幽谷,也走進眾人的結局,卻未停留在朽壞與滅亡之中。

以上種種,都叫門徒藉著耶穌復活更認識上帝設立的救主,此後,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成為他們傳講的對象(使徒行傳4章10節)。

■永活中保

然而,一個人的死裡復活,固然是非同小可的事,但足以成為眾人傳頌的美事、信仰和盼望的對象嗎?甚至不惜犧牲性命也要證明此事為真?使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不只是一個人的死而復生,更是上帝設立的救贖歷史,在這個人身上成全,復活的大能,顯明祂是上帝的兒子(羅馬書1章4節)。

使徒所以傳揚,是因藉著聖經、靠著聖靈,相信祂是因我們的過犯而死,又為我們的稱義而復活(羅馬書4章25節)。這意思是,祂的死亡是為了承擔人的罪,祂的復活就代表贖罪的成全,令人可以藉著基督稱義;祂的復活,是蒙恩的人得以稱義的明證。或許有人看到蒙恩成為基督徒,仍然繼續跌撞起落,因而憂慮稱義、得救的確實,那麼就要看看耶穌的復活,還代表祂是為我們代求的中保。聖經並不否定,基督徒在世時,仍有受苦、仍有嘆息,時而的軟弱更叫基督徒捫心自問如何配得所蒙的恩典。然而保羅論及基督成就的救恩,斷定我們不再被定罪,不僅有聖靈幫助我們,更有死裡復活的基督耶穌,在上帝的右邊替我們祈求(羅馬書8章34節)。

除了保羅如此見證,希伯來書更詳實指出,這樣的祈求出於大祭司的職分。耶穌作為更美之約的中保,和祂的弟兄姊妹同有血肉之軀,所以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了解我們受的試探。而且祂永遠常存,以祂不被死亡隔絕、不更改、蒙上帝起誓設立的職分,使凡靠祂進到上帝面前的人,得蒙拯救到底,叫我們這不過是塵土的人感到安慰(希伯來書7章24~25節)。

■復活新生

倘若曉得基督的代求,仍讓我們疑惑,如今我們還不完全,那該如何是好?我們當考察聖經所啟示的全備福音,死裡復活的基督,實在與我們有密切的關係。

使徒闡述福音時,告訴我們雖然高舉唯獨恩典,但也不能因此在罪中活。因為我們的罪歸在十字架上受死的人子身上,與祂同死;照樣,我們今日在世寄居的人,同樣有著新生的樣式,乃是和祂復活的形狀聯合,與祂同活(羅馬書6章5節)。故此,基督的復活成就的,使我們得新的生命,不再作罪的奴僕,乃是以恩典作王,是義的奴僕,奉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

我們的眼光、心思,可以不再注重地上的事,而是轉向天上,因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歌羅西書3章1~3節)。這一切轉變皆因基督復活,叫我們得著新生命。於是我們知道,基督耶穌的工作不只是向天父表明贖罪的有效、不只是在天父面前代求,祂的復活也使我們重生,得著從上頭來的生命,使我們在基督裡為新造的人。再者,新的生命有新的稱呼、新的關係,讓我們知道所得的恩典是何等穩妥與寶貴。復活後的耶穌稱我們是「弟兄」(約翰福音20章17節),顯明我們乃是上帝的兒女,有分於聖潔,被接納進天上的父家。這個稱呼不僅僅是表示友好、親密,也是代表屬天生命的實質。由於使罪人成聖的工作,是基於使人成聖的救主,所以這成聖之工必然成就,上帝的兒子稱呼蒙恩的人為弟兄,也不以為恥(希伯來書2章11節)。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聖經顯明基督耶穌死裡復活,實在有許多豐富的意涵,過於我們心思能明、口舌能盡。

祂的復活,證明了贖罪的有效,我們得以稱義;祂的永活,成為我們永遠得救的根源。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叫我們知道主愛的高深難以衡量,明白我們得以重回上帝的家,不在於浪子回頭的悔意,而在於接納的上帝定意尋回。我們不必因自己表現的起起落落而患得患失,只要存活潑永恆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一心追求將來必然來到的榮耀。這一切,乃是死裡復活的基督成就,我們只能像《基督復活》中的天使屈膝、仰望、頌讚!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l_Bloch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4期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l_Bloch,2021.01.25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