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81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安安靜靜,很大聲
林雙不的校園小說反思
作者 / 林佩蓉

「不要想太多自己,要多想整個台灣社會;不要怕東怕西,我們的犧牲跟犧牲過的人一比,都很小,都應該覺得慚愧!不要被人瞞騙,不要受權益引誘,不要做對不起台灣的事情!我告訴各位,這叫做台灣人五誡──」

這是作家林雙不在《決戰星期五》的書名頁上所落下的幾行字。這本書由前衛出版社於解嚴前,1986年12月出版,到1987年5月已出了第四版,對現今的出版界而言,是罕見的重版狀況。林雙不運用高明的小說技巧,揭開教育的黑暗面,威權的階級關係,包括校長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及教師對學生等,四周圍繞著高壓禁錮的政治氛圍。

林雙不以文學家的筆,堅持寫出教育與社會的黑暗面,寫實的風格成為1980年代台灣政治小說、譴責文學的代表包括《決戰星期五》在內,另外有《大學女生莊南安》《小喇吧手》《大佛無戀》,多是從1950至1980年陸續完成的作品,林雙不是在白色恐怖時期寫出了挑戰極權政府的作品。

《大佛無戀》是在甫解嚴的1987年8月出版,揭露了「買辦金援」的黑暗面,也就是一個教師職位必須建立在金錢基礎上。小說中的第二章〈七天以後再來〉,描述一位貧苦的知識分子如何進入標舉「有教無類」的校園,負責徵聘教師的林秘書,三度向應徵的「我」表示:「七天以後再來。」舟車勞頓的「我」,困頓在「七天後再來」的時空理,遲遲未能得到面試甄選的機會,直到「我」去請教父親,父親在第四次的「七天後」,讓「我」帶了一包牛皮紙袋交給林秘書後,立刻就獲得試教機會。《大佛無戀》深刻描述了利益交換與民主素養低落的處境。至今我們雖然在體制相對完善、民主相對進步的條件下,「慣習」與「權威」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們的思維,不是幾十年就可以去除,在我們的社會已經藉由多層的殖民政權,而被牢牢困住了。

今日雖然處在教育體制相對完善、民主相對進步的條件下,「慣習」與「權威」仍根深蒂固存在於人們的思維中。

《決戰星期五》這部長篇小說,有包括杏林高中校園反人權的掌權者之行徑與貪婪;耿介不屈的有正義感的校園反抗者──國文老師,打造了強而有力的兩元對立結構。前者的代表是校長彭吉高和訓導主任柳東北,他們都是軍政體系轉入教職;後者的代表是國文老師林信介,熱血青年。小說也以兩個事件展開敘述,一個是彭校長在早上發現了他的車子被刮出一道長又深的刀痕,因此下令展開調查。林信介在眾人皆怕得罪權勢的恐懼中,挺身挑戰校長與訓導主任,批判他們「以學校敗亡為己任,置學生生死於度外」。而貫穿小說的嘲諷手法,就是「糞便」與「廁所」,這有損於光鮮亮麗的外表,卻是最必須的日常,林雙不將「新陳代謝有問題的政權」擺放在這兩個「日常」中,揭露了腐敗的教育與政權。這部小說寫於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之際,除了對「鄉土即是台灣」的論述外,還有彼時劍拔弩張的「外省」與「本省」衝突,因此林雙不毫不避諱地指出主管階層都是「高級」外省人,也譴責這樣的高級者瞧不起「低階」的本省者。根據宋澤萊的觀察及親身經驗,《決戰星期五》正是反映1970至1980年代的教育與校園樣態,一點都沒有誇大。

林雙不為自己的文學生命找到出口,哲學系畢業的他,曾經在台南神學院等校兼課,當他從文青的碧竹蛻變成以筆為人權發聲的林雙不時,彷彿也背上受苦先知的十字架,在他為真理正義書寫的同時,也失落了世人所看重的安逸與舒適,但就如同他在《決戰星期五》中所說的「不要想太多自己,要多想整個台灣社會」,一切似乎都有了解答。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https://tcnn.org.tw/archives/75980,2020.12.07摘錄。

圖片提供: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