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7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畫中有道】世界之光
光照在黑暗中
作者 / 李柏生

法國畫家法蘭索瓦‧布雪(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年)於1750年創作的《世界之光》(La Lumière du monde),因名稱並非直接描述畫作內容,所以可能無法顧名思義。這幅作品,其實就是以聖誕為主題的畫作,描繪人子降生的情景。

法蘭索瓦‧布雪這位畫家,沒有留下太多紀錄供我們認識他的生平,但他為數可觀的作品足以讓我們認識他的才華。他筆下的主題多為歷史故事,有數以千計的油畫、200多幅版畫、多達萬幅的素描。他被認為是洛可可風格(Rococo)的代表人物,亦被視為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的先驅。他主要贊助者是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是路易十五(Louis XV)的情婦,以支持藝術馳名,布雪受到她的肯定,因此擔任宮廷首席畫師。《世界之光》是龐巴度夫人第一個委託作品,目前收藏於里昂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yon)。

■兩約皆指向基督

《世界之光》的構圖,並沒有嚴謹地依照聖經的記載,而是融會了許多元素,以人物群像的形式,讓人細細咀嚼,意猶未盡。和許多以聖誕為主題的作品相似,嬰孩耶穌是作品的焦點,安穩靜謐睡臥於床上,彷彿可以搭上〈平安夜〉(Silent Night)作為背景音樂,雖然此曲為1818年的作品,但詮釋異曲同工。畫家頗為仔細地刻劃坐在一側的馬利亞,初為人母的她面容恬靜,俯身環抱小床,她的懷抱彷如舒適的搖籃,一方面保護幼子,一方面將祂介紹給兩個年紀稍長的孩子。兩個孩子明顯不是來自聖經的描述,我們無從得知畫家將誰融入作品中。可以想像是那位在母腹中就因救主即將降臨而歡喜跳動的孩子(路加福音1章41~45節),而小孩懷抱著鴿子,也讓人聯想到之後人子受洗時的情景(馬太福音3章16節)。兩個孩子之後是一男兩女,以虔誠的姿態朝見襁褓中的嬰孩。他們不是出於聖經記述的人物,禱告的姿態卻讓畫面顯得莊重寧靜。

馬利亞身後有一位老者,貌似正將目睹的一切記錄成冊。此人物同樣非出自聖經,但我們可以想像是福音書作者。使徒見證、記錄福音,讓人們知道代替我們獻上挽回祭的基督如何成長,「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路加福音1章3節)證明祂確實道成肉身,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也因而曉得真道的確實。.

或許也可以想像老者是舊約先知,他們活在基督降世以先,早已詳細地尋求、考察,「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彼得前書1章11節)老人的身分,或許留下查證不易的問號,但若我們曉得救贖歷史,這兩段聖經說明了新舊兩約共同的焦點乃是基督。新約藉舊約的預示而顯得紮實、豐富,舊約藉新約的啟明而顯得清晰、具體。

從畫作上方的天使,推測布雪可能聯想到彼得書信。不同於路加記述天使在曠野高聲頌讚,《世界之光》中的天使透過雲層凝視馬槽、交頭接耳,如同彼得所言,天上的使者「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事」(彼得前書1章12節)。他們觀看著這位從至高之處取了卑微、道成了肉身、寧可暫時比天使小的上帝羔羊。

布雪沒有著眼太多於背景,僅由牛、雞、雞蛋、水壺、木梯等元素,讓人意識到聖誕時分人子在馬槽中的窘迫。整幅作品以不同人物構成一個橢圓形,中間的留白讓畫面看起來不是斗室一角,反有開放空間之感。沒有福音書記載的牧羊人、博士,卻出現福音書未記載的人物,是布雪作品獨特之處,也增加了觀者的解讀空間。

■光明照進黑暗

這幅畫作雖有許多不是出於聖經的元素,而是來自布雪的創思,或其他聖經的援引、連結,不過畫名《世界之光》,無疑卻是出自聖經的觀點,那正是耶穌對自己的見證(約翰福音12章46節),表示世界因著祂的降生而不再處於黑暗之中。

在聖經中,「光」有重要且深遠的意涵,不僅是上帝對自己的啟示之一,我們也看到新舊兩約均以「光照在黑暗中」(創世記1章3節、約翰福音1章5節)作為世界的濫觴。當大地還是空虛混沌之際,首先就有了光,所以光明非來自日月,乃是出自上帝的話語。照樣,耶穌來到加利利之後,福音書的作者體認到先知的話在這個人身上應驗,「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馬太福音4章16節)我們看到福音書將世人視為坐在黑暗中的人,黑暗中的人無法做什麼取得光明,他們或可尋求律法、尋求先知、尋求道德,貌似處在光明中。

然而耶穌指出,即或他們尋找、喜歡的是出於上帝所差遣,如同施洗約翰,卻不是真光,而是:「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約翰福音1章7節)光明與黑暗,不在於人是否良善,而在於所信的對象。若人信從的不是耶穌基督,再怎麼尋求善美、公義,仍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妄圖自己定義聖善、公義,卻反而成為不服上帝之義的人,「因為不知道上帝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上帝的義了。」(羅馬書10章3節)

重生前的我們猶如在黑暗中,無法認識一切屬上帝的事,唯有倚賴上帝自己啟示,並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章6節)

■披戴主耶穌基督

蒙恩的人不僅因得光照而認識上帝,也漸漸活出上帝的屬性與作為。耶穌不僅以「世界的光」自稱,祂亦以此稱呼說明門徒的呼召與責任:「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4、16節)縱然今時環境幽暗如墨,但使徒保羅勉勵我們:「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馬書13章12~14節)上帝的兒女理當願意學習彼此相愛、往來,好顯明照在我們當中的真光(約翰一書2章8~9節)。

參考資料:

https://fr.wikipedia.org/wiki/La_Lumière_du_monde_(Boucher)

https://fr.wikipedia.org/wiki/François_Boucher

https://fr.wikipedia.org/wiki/Musée_des_Beaux-Arts_de_Lyon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38期

圖片來源:https://fr.wikipedia.org/wiki/La_Lumière_du_monde_(Boucher),2020.11.23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