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3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最早期看護士及助產士
李拱阿嬤的一生
作者 / 黃伯和

(*註:拱,應為艸字頭拱)

■從福音出發,關懷社會底層

台灣的近代醫療史,與早期基督教的宣教師來台宣教工作,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初代來台的宣教師,大多選擇以醫療做為與在地民眾的接觸點,把福音宣揚與疾病醫治緊密結合。因此,19世紀在歐美發展出來的西式醫療,在宣教師的引介下,逐漸在台灣普及。台南的新樓醫院成為台灣首創的西醫診所,隨後北部的馬偕醫院、中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也都為當地民眾帶來醫療的福音,並有效開展了基督教在台灣的宣教。
近年來,由於國際交流頻繁,台灣的醫療水準在醫界、學術界許多學者專家的努力下,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醫院設備、醫師專業和護理師的養成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制度也頗為健全、規範嚴謹。但是不可否認的,在台灣的醫療水準走到今日這個階段之前,許多台灣教會的信徒透過追隨宣教師宣教、服務的腳步,成為醫師助手,無執照的看護士或助產士,在社會底層默默的幫助病患以及需要幫助的人,一方面有效印證了基督福音為人帶來的祝福,一方面也填補了西式醫療在台灣發展一段很長的過渡時期。這些早期的助理醫師、看護士、助產士,可說都是從福音關懷出發,以愛心助人彰顯神愛為目的的使者,值得我們記念與褒揚。

■受信仰薰陶,誓當耶穌幫手

剛於2018年9月7日在新樓醫院去世、享壽98歲的李拱女士,就是台灣第一代看護士及助產士的最佳典範之一。

李拱生於主後1920年12月9日。父親李条是第一代基督徒,務農,為這第四女兒取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她上有三個姊姊,下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母親李軟春是第二代信徒,其父以製黑糖為業,李軟春早年就讀台南長老教會女學校,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是當時少數不纏足的女性。由此可見,其父親為人之開明。而李軟春就讀長老教會女學校的經歷,也影響了她的後代生涯發展的取向。

李拱生性節儉,讀國小時為了不讓鞋子在石子路上磨損,會脫下鞋子赤腳走路上學。在父母親信仰的薰陶與影響下,17歲時經母親安排到新樓醫館學習醫護工作,從手工製作紗布、消毒到開刀房擔任醫師助理,開始接觸醫療與護理經驗。後來又到講習所讀書,歷經5年受訓成為助產士。講習所結業後經介紹到新營糖廠醫務室擔任護士工作。雖然做護理及助產士工作,李拱的信仰仍是把醫護助人的工作當成領人歸主的媒介與機會,一生關注於如何領人認識上帝。

有一天,她夢見一人用力挖掘一大片龜裂乾枯的土地,非常辛苦,頓時她想起那人就是主耶穌。這個異象讓她經常思索,要如何作耶穌的幫手。這個當耶穌幫手的夢,讓她一輩子心繫福音事工,一有機會就想著如何把人帶到耶穌面前。這也讓她一輩子直接或間接開拓了至少三間教會,鼓勵無數人追求福音救恩。

在擔任助產士期間,她有個機會到台南東河拜訪親戚,發現在這窮鄉僻壤沒有教會,當地信徒只能聚集在她親戚家做禮拜。她乃興起召聚信徒在當地開拓教會,舉辦主日學校,從事基督教教育來傳播福音的想法。她繼續到處從事助產士的工作,一面幫人接生,一面專注在東河地區招呼信徒,從事主日學教育並傳揚福音。後來信徒人數逐漸增加。她的表弟為她建了一棟房子讓她居住,她除了把自己父母接來同住外,也將住處用來作為聚會場所。這房子後來就成為東河教會的前身。這是第一間從她的服事延伸出來的教會。

後來,有一位東山衛生所的李醫師邀請她到東山當助產士,她便將東河的聚會所交給在教會擔任長老的父親負責。自己轉到東山後仍一面幫人接生,一面傳播耶穌基督的信息,得到當地信徒支持,奉獻兩間房舍供她住宿並作聚會場地。而這個地點也就是後來東山教會的所在。這是和她助產士生涯相關建立起來的第二間教會。後來因父親年紀老邁,健康不佳,加上母親也患了青光眼,視力逐漸喪失,她乃決定把父母帶回故鄉照顧,前後十數年。

直到雙親都百年後,她才在朋友介紹下,與台南望族侯家結親,結束48年單身生活。嫁入夫家後,她的最大希望仍是想把這個望族帶領來認識耶穌,接受福音。丈夫擔任紡織公司總經理,公司常進口日本布料加工做成衣。她則從公司購買布匹轉售,試圖自力更生。後來在丈夫的協助下,在安和區蓋了一所幼稚園與兩棟房子,一方面經營幼稚園,另一方面也利用幼稚園空間,開始招呼臨近信徒做週間聚會與查經小組,慢慢的也發展出一所小型教會,後來因故搬到奇美醫院附近並改名為南台教會。這些都是她一輩子用心插柳,柳樹也成蔭回報的果實。

丈夫去世後,李拱成為獨居老人,卻仍念念不忘福音事工。常常招待傳道人,開放自己住處作為聚會場所,協助福音傳揚,同時也熱心參加教會聚會活動。1995年新樓醫院記念重建10週年慶典時,還特別邀請李拱阿嬤回到醫院接受表揚,並在重建10週年慶特刊中刊出她的老照片及回憶文。回憶文中,提到17歲那年(1936年1月1日),母親帶她坐火車到台南新樓醫院報到,受到棟姊(看護婦)慈祥的照顧,以及結識同寢室的一位大她四歲女神學畢業的度姊的經過,以及醫院生活的點滴。

■晚年看似貧乏,深信上帝恩典多

李拱是位和藹可親,敬虔愛主的姊妹。一生歷盡生活波折,兩袖清風。晚年因執著無貪的信仰見證,放棄夫家的所有財產繼承,而淪為低收入戶的獨居老人,依靠政府救助、慈善機構送餐。然而,她卻甘之如飴,從無怨言。她信仰堅定,平和隨緣,清心寡慾,竟然因為政府的救助金累積成存款過多,而遭取消低收入戶身分改為中低收。然而每次見到,她都仍是笑臉迎人,從不口出惡言。晚年,當她借住的房舍被收回售賣,無處可去時,她也沒有半句怨言。帶她去看過幾家安養院,每問到入住費用,她都搖頭說,這是有錢人才住得起的,落寞的回車上,一路無語的讓我們載回去。她平靜交託,面對危機不動聲色,似乎周遭的人都比她還緊張,為她擔憂,她總是淡淡的回應,上帝安排到哪裡都可以。

當她病危住院,我們開始試圖聯絡與她相關的親友,赫然發現有那麼多姪甥輩受過她的照顧。幾乎她的兄弟姊妹都有孩子在小時候住到她那裡,接受她的關照。她擔任助產士,翻山越嶺幫人接生,她開拓教會,一心以傳揚福音為職志。老來她一無所有,卻讓所有接近她的人感受溫馨。她看似貧乏,上帝卻給她豐富。為了她的安置,我們踏破鐵鞋、尋找關係,屢遭挫折。哪知上帝在所預定的時間,恢復了她的低收入身分,為她安排了環境、愛心最完善的老吾老院。上帝的旨意最美善。

在她人生末後那段日子,我們小信的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她卻無憂無慮,任憑上主帶領。在新樓醫院安寧病房的最後歲月,她沒遭受痛苦。雖然有時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最後上帝讓她安詳睡去,滿有平安,盡是祝福。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73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50757。擷取日期:2019.05.27

相片提供:黃以勒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