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7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我們真的要跟她們說謝謝!
作者 / 鄭浚豪

2018年真是特別,教會光是告別禮拜就有23場。請不要太驚慌,這個數字是「直接(鄙人主理)」和「間接(參加會友親人的告別禮拜,不分宗教形式)」的總和。在告別禮拜中,往往會發現有個人總是窩在角落,或者在病床最邊緣處,靜靜地流淚,默默看著過世的阿公或阿嬤。

這個人是看護移工,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她的眼淚有不捨,有驚慌,有害怕。可是,她卻是陪伴長者到最後的那個人。

舉三個例子吧!有回,一名教會會友過世,我到病房的時候,看護正在牆角哭泣。我問她:「怎麼了?」她很緊張,一直說:「不是我害的。」我很單純地想,她應該是菜鳥級的吧!可是,她在長者晚年的時候,給了他很好的照料與看護。

還有一次,會友在醫院病逝,我趕到的時候,家屬圍繞在病床周邊,看護在最外圍。等候醫生開立證明的過程,我問她:「還好嗎?」她只告訴我:「看不到阿嬤。」言下之意似乎無法像家屬一樣,可以跟陪伴許久的阿嬤好好道別,但是,會友的晚年是由這位看護把屎把尿。

最後一個例子是,會友蒙主恩召,我抵達醫院之際,看護抿著嘴唇且紅著眼眶,一語不發。雖然,她很快找到下一個雇主,可是她堅持不去,堅持要等辦完告別禮拜、安葬禮拜之後,才願意到下一個雇主家中服務。聽說,這次的環境和待遇,不亞於原先會友的條件,而且她拒絕後,暫時還不知道下一站在哪兒。

後來,教會預備定期會員和會手冊的同時,我閱讀著教會辦公室幹事整理的資料,赫然回想起上述「漏網鏡頭」。想起2012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推薦的影片《麵包情人》(Money and Honey),影片記錄著移工來到台灣工作的辛酸。影片中提到,女性移工離鄉背井,離開摯愛的丈夫、孩子,遠渡重洋到台灣賺錢,卻要承受家鄉丈夫的懷疑或背叛、小孩子的排斥與遺忘,也有少數移工在雇主家被欺負。這樣裡外煎熬的情況,我們實在很難想像。

她們把錢寄回家,讓父母或家人使用,奢侈點,還會買些巧克力寄回去。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的人連親人過世都無法回家奔喪,有的人其實在自己的國家具身分地位,在台灣卻要付出勞力掙錢,面對現實生活的困境。台灣是她們的發財之地,忍耐之餘,唯一的盼望就是等到合約期滿,能夠回家團聚。

我個人沒機會也沒身分邀請這些曾經照顧過教會長者的看護移工們一起來聊聊,但是應該可以請她們好好吃頓飯,感謝她們對教會會友如此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會友的家庭可以放心。也要謝謝會友的家庭善待這些出外人,總是給予這些移工溫暖和飽足。誠如利未記19章33~34節:「你們不可欺負住在你們國中的外僑……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要愛他們像愛自己一樣……我是上主──你們的上帝。」

因此,回到信仰省思這些故事的時候,我想未來需要教導和提醒會友,在殯喪現場除了感謝教會、禮儀公司的協助,還要記得要感謝辛苦的看護移工。至少,我認為她們都是上帝為長者們派遣來照顧她/他們的天使,然而,她曾幾何時成為我們的一分子?或許親人離別後不久,她離任,我們就遺忘了。假若沒有她們,我們又如何面對諸多看顧的工作呢?這些工作和付出不單單是用金錢就可以衡量,她們值得我們說一聲「謝謝」。縱使,我們習慣用勞資看待與移工的關係,可是,當我們實踐信仰而善待這些出外人,相信在彼此相愛的互動中,將可以使這些姊妹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94期

照片提供:謝小羊、拉米、林郁珊、Tiffany,擷取日:2019.04.24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