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9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關於剩食與惜食,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想想
《浪費食物的故事》紀錄片
作者 / 趙慶華

小時候,碗裡的飯粒沒吃乾淨,妳/你大概聽過阿公阿嬤語帶玩笑地告誡:小心喔,將來會嫁/娶個麻子當老公/老婆;及至年長,你習慣性地在餐盤留下無論如何也不想吃光的最後一口食物,或許心裡已經有數:往生後得到「地下」清償這筆債……。

浪費,從字面上來說,是指「沒有節制、無益的耗費」,從小到大,我們受到諄諄訓示,知道這是充滿負面意涵的詞語。然而,關於金錢、時間的浪費,我們通常能夠極為「有感」地意識到那對個人而言是何等得不償失,但如果是食物呢?「浪費食物」是什麼意思?是餐盤裡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想吞進肚子裡的殘餚餘羹?是不分青紅皂白一股腦往桶子裡傾倒的廚餘?是不經意發現埋藏在冰箱角落尚未開封、但已超過「保存期限」的起司、麵包?還是每每週末夜,在大型超市人手一台購物車堆著小山一般的生鮮蔬果和各種零食?

環境生態、能源危機、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在即將邁入2020年代的此刻,它們已然不只是倫理方面的難題,更是攸關人類和無數物種的存續,一不小心就會把所有的「我們」席捲吞噬的巨大浪潮。而在各種琳瑯滿目的議題當中,「剩食」應該是與日常生活最貼近,我們也可能最有能力做點什麼,好讓地球不至於太快毀滅的一件事。例如紀錄片《浪費食物的故事》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就可以讓我們透過「剩食金字塔」的步驟,來思考「剩食」的再利用。

如果你以為,讓那些過剩的、過期的、被丟棄的食物,在垃圾掩埋場安息,就是它們最好的歸宿,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食物在缺氧環境分解所產生的甲烷,其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對地球環境惡化的影響,不可言喻。

所以,我們必須盡最大可能來挽救它落腳掩埋場的悲劇──首先,是將被廢棄但依然可用的食物回收,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各國紛紛推出「食物銀行」「剩食餐廳」,大賣場裡也經常出現「即期食物」區,促銷保存期限將屆、但其實仍然可以食用的食品;其次,則是用來餵食牲畜,讓食物發揮其作為「食物」的價值和效用;而無法食用、也無法當成廚餘的,則可以轉化為能源,用來發電;最後,則是用來製造肥沃的土壤,也就是堆肥。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剩食的問題,但終究緩不濟急、治標不治本。

影片中提到,全世界每年浪費的食物約有13億噸,相當於生產總量的1/3,其中美國40%的食物被浪費,90%進了垃圾掩埋場。至於台灣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根據亞太資訊平台糧損資料庫(APIP-PHLOWS)數據顯示,2011年,台灣的糧食總耗損量為373萬噸,相當於每人每天浪費一個450克的國民便當。1在全球仍有8億人食不果腹的此刻,這不但是道德上的罪惡,更是經濟、勞力成本的損耗。換句話說,我們浪費的並不只是食物,同時也是食物背後的生產製造資源。

種種數據實在令人看得驚心,那麼,我們到底可以怎麼做?許多世界級的大廚用行動諭示:「物盡其用,不要浪費。」這些大廚提醒我們,解除對「美食」的制約和想像,學習接納「各種」食物(例如不要浪費動物的各器官部位、菜葉菜梗也可以作為創意料理的來源、外表不甚美麗的瓜果其實同樣美味,可作水果切盤或打果汁),並盡量選擇「原型食物」(未經加工的、不含人工添加物)。他們相信,會親自下廚烹飪的人,比較能夠愛惜食物,因此「學做菜」不失為學習「不浪費」的好方法。

如果你習慣「遠庖廚」,或許不妨改變購物採買的習慣,試著羅列採購清單、選擇當地當季食材、丟棄食物之前請三思,最重要的是,少買一點,食物足夠食用即可。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92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48608

圖片擷取日期:2019.04.01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