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96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跟山羌先生一起學布農語
作者 / Umav

Hansiap kasu malas bunun?
你會說布農語?
Hansiap kasu malas itu tama cina tu halinga?
你會說你父親與母親的話嗎?

在網路通訊軟體LINE上面,有一款布農語主題貼圖,裡頭是山林裡常出現的山羌、山豬、飛鼠和穿山甲等動物,轉變成可愛的插畫角色,搭配布農族語的生活對話,例如山豬眼冒愛心搭配「madu ik su」(我喜歡你)、飛鼠展開雙手問「na mudan’ in」(要出發了嗎)。運用這些貼圖,就可以在聊天之間潛移默化,使人們認識一些布農語單字,展開文化交流的契機,這是我設計「布農族山羌先生」的出發點。

目前台灣年輕人的對話,依然以使用華語為主流,但有越來越多人提倡找回母語,努力在華語環境的日常中,透過母語來認識自己的文化。身為一個原住民,我深深體會到,語言是族人之間聯繫感情的重要媒介。2016年,我因為前往英國採訪為台灣原住民翻譯族語聖經貢獻良多的牧師懷約翰(John Whitehorn),大受啟發,開始反省自己究竟能為自己的文化做些什麼。

出於「想要激勵自己學族語」及「分享」的初衷,我在臉書創設了粉絲專頁「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我以插畫搭配布農族語,除了藉由自己對繪畫的興趣鼓勵自己學母語,也希望朋友能以比較輕鬆的方式接觸布農族的文化。

我的粉絲專頁如此介紹:「看插畫學族語!布農族版主設立專頁的初衷,是鼓勵自己學母語,也會以插畫抒發生活心得。與您我彼此分享,認識台灣原住民族,uninang!」

2017年開始,我再前進一步,向LINE申請原創貼圖,創作了多款以分享布農族語為主軸的貼圖,包括「海是一起布農語吧!」「布農族山羌先生交朋友」等系列。

因為創作,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共同話題,常常彼此鼓勵,而後不僅原住民電視台採訪我,也曾受邀去不同地方談創作理念和成長過程。這些互動的過程使我獲益良多,也讓我感受到,學習母語、認識自己的族群文化這條路上,我並不孤單。

其實有不少原住民青年跟我一樣,忙著跟主流社會競爭,或許說了一口流利的華語、台語或外語,族語造詣反而不高。又礙於身旁沒有族人朋友,所以說母語比較沒有自信,或是缺乏互動。我認為,以有趣的方式,讓年輕人可以在言談之間接觸族語,潛移默化讓人認識原住民族群的語言和文化,是我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語言乘載著族群的文化,能夠自在地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受打壓和歧視,應當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台灣原住民族群在歷史上一再經歷外來政權的衝擊,被迫接受華語為主流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制度,加上許多族人遷徙至都市等因素,許多原住民族人失去了流利說母語的環境和能力。2017年5月立法院通過三讀,原住民族語言正式成為國家語言,這項政策重要性之一,便是可以借重教育體制,為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傳承與保留提供一份力量。

雖然學母語最理想的環境應該是在家庭當中,但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這未必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年輕的原住民族人要學習母語或認同自己的族群文化,最重要的前提是使命感。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一度忽略了培養母語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以及認同自身族群身分,我漸漸意識到,想要認識自己,不能忽略母語,因此開始跟自己的家人、長輩慢慢學習族語。我想,創作插畫、貼圖或許只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學母語的路上,繼續鼓勵自己,保有學習的熱忱和分享的心。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85期

照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