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73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捨自由反納粹──潘霍華
作者 / Umav

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年2月4日~1945年4月9日),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基督教文學家,曾經活躍於「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和「普世基督教合一運動」(Ecumenical Movement)。他年輕時就在神學領域上展現出過人的見地,一生雖短暫,卻留下許多經典著作;然而他最為人稱道和紀念的事蹟,是他在納粹暴政肆虐之時,勇敢對抗著當時德國不仁不義的政權與社會。

1933年至1945年間,德國政權由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所把持,迫害及屠殺異議分子、實施種族主義政策,也打壓教會,使許多教會領袖受監禁。

1939年,潘霍華到美國紐約聯合神學院任教,不久後卻寫信告白:「在祖國歷史上困難期間,我應該跟德國的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不跟我的同胞同受今日的憂患,戰後我也就沒有參加教會重建的權利了」,於是在二次大戰爆發前夕,擁有美國居留權的他,毅然選擇回到德國。潘霍華曾在軍事情報局部門工作,卻並非為納粹政府搜集情報,而是將德國的反抗納粹運動散發至海外,尋求國際支持,為的是推翻希特勒與納粹黨。他不僅是牧師、神學教育家,也同時是一名革命分子與間諜。他也批判了對納粹暴行袖手旁觀、保持沉默的教會。因為反抗納粹,他於1943年遭到逮捕,1945年在弗洛森比格(Flossenbürg)集中營遭絞刑處死,享年39歲。他去世後3個星期,希特勒自殺,5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潘霍華早期的思想中,如《追隨基督》和《團契生活》等,主要是鼓勵信徒過分別為聖的虔誠生活,然而在他後期的著作如《倫理學》當中,則積極鼓勵信徒要正視社會的黑暗、親身實踐信仰的公義。他自己則為此赴湯蹈火,甚至不惜身陷囹圄。潘霍華除了在學術領域中有深遠的貢獻,他也相信並推崇「講道」的重要性,他認為上主的話語要透過不斷的宣講,以在世人當中傳述並帶來效應。在那受政治迫害、人權淪喪的年代,他的信息時常是充滿信心與鼓舞。就算身處牢獄中,潘霍華仍持續書寫,在獄中完成了《反抗與投降》,其他信仰隨筆與價值觀思索的信件、祈禱文、詩歌等文章,也被集結成《獄中書簡》,成為後世廣泛流傳並喜愛的信仰文選之一。由德國音樂家辛格福里德‧費茲(Siegfried Fietz)譜曲的經典詩歌〈所有美善力量〉之歌詞,即是潘霍華在1994年冬天為新年所寫,於監獄中鼓勵家人的書信改編而成。

潘霍華用生命關懷自己的社群、國家,並以行動實踐、探詢和詰問自己所宣認的基督信仰,他的生命雖然短暫,其言行和著作卻為後世留下啟發和見證,並持續影響著人們的基督信仰觀。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擷取網址:https://tcnn.org.tw/archives/35107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