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3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希望被理解?先去理解別人
作者 / 秦路

某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一則舊新聞,是發生在2014年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美國的愛荷華州,瑪肯西(Makenzie)和史帝文(Steven)這對情侶(現在已經是夫妻,也已經有了孩子)去一間餐館享用晚餐,但是服務生用了20分鐘才把水送上來,40分後他們才吃到開胃菜,等了一個小時,他們才吃到主菜。面對這種情況,他們竟然意想不到地給了那位服務生100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的小費,而他們的餐點總共也才66美元而已。瑪肯西在臉書上分享了這個故事,並附上收據的照片,收據上寫著:「我們都曾經歷過你現在的處境……」

瑪肯西在臉書發文中說,他們當天晚上得到的服務品質的確很差,很多人都在嘲笑這間餐廳及他們的服務。服務的確很糟糕,但他們看到問題完全是因為人手不足,錯不在服務生,「他像發了瘋一樣整晚到處奔走,卻沒有對任何客人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根據我們計算,他一共要負責12張桌子及吧台,一個人是沒辦法處理這些的。」

瑪肯西看著服務生忙得焦頭爛額,一直跟客人道歉,就跟史帝文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也是服務生,而我現在一點都不懷念那個工作,我只是想賺小費而已。」他們猜想這個服務生一定會因為服務不好拿不到太多小費,甚至可能完全拿不到小費,所以他們想多給他一點小費,藉此鼓勵他。在服務生發現他們之前,他們已經離開了。瑪肯西說,她說出這件事不是想得到別人的誇獎,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批評別人之前,最好先看看狀況到底怎麼樣,還有,永遠、永遠、永遠別忘了,你一路上是怎麼走過來的。」

◆被他人理解的需求

看完這則故事,我很是感動,也很慚愧。我們總是十分期盼能夠被人理解,在家裡,希望被配偶、子女理解;在教會希望被牧師、弟兄姊妹理解;在公司,希望被上司、同事理解;在社會,希望被朋友理解;但是,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理解我們的人其實不多。

好像每個人都在說:你能不能多理解我一點點?我理解你,那誰來理解我?你都不願意理解我,我憑什麼要理解你?……這是個沒有出路的迴圈。有時我們似乎也會強調彼此理解,但事實上,我們真正尋求的、想要的,似乎還是希望別人理解自己多一些,而把理解別人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

「尋求被理解以前,先竭力去理解。」(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這句話出自於史帝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名著《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有很多正當理由埋怨妻子、孩子、同事、朋友、弟兄姊妹或牧師不夠理解我們,事實上很可能他們也真的不夠理解我們,我們有理由生氣、埋怨甚至發火,但是,能不能在因為對方不夠理解我而生氣之前,稍微等一等?

◆發自內心去理解他人

稍微等一等,這是我對自己的提醒,就像美國愛荷華州這對平凡的夫婦,帶著善良的心,帶著理解他人的心,給他人的生活帶來了溫暖和感動。他們有理由生氣,那麼差的服務,他們完全可以不給任何小費,甚至可以向老闆投訴,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做。他們回想自己過去的境遇,想到服務生是多麼不容易,想到他很可能因為很差的服務拿不到小費……他們想了很多,基本上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想,而是為著那個給他們提供了「差勁」服務的服務生想。

我想起曾經有一次,我請一位牧者和師母一起吃飯,那間餐館晚上生意很忙,等了差不多5分鐘,沒有服務生過來招呼我們,我就很生氣,向這位牧師抱怨:「這裡的服務太差了,這麼久了,還不來招呼我們,不知道我們都很忙嗎?這是什麼服務?待會小費要少給一點。」回想起那一幕,我羞愧不已。

我們生活的世代,有一個巨大的陷阱: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卻極少有人願意去理解他人,是真誠地理解他人,而不是敷衍地理解。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需要效法和學習的榜樣是主耶穌。祂在世上的一生,從未想要被他人理解,從未追求過他人對祂的理解,祂來到世上,乃是因為祂理解我們的處境,祂理解我們絕望的光景,祂也是為此而死的。「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就應當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章31節)這是基督信仰的原則和價值觀,是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的生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應該效法的樣式。

我們的信仰不是:「你想要我怎麼待你,你就必須先怎麼樣待我。」也不是:「想要我理解你,你必須先理解我。」我們的信仰是:在別人理解我以前,先嘗試理解他,或許他後來會理解我,或者他永遠也不會理解我,但是我依然選擇去理解他。愛人也是如此,在他人愛我之前,先愛他,或許,他後來會愛我,也或許他可能永遠都不會愛我,但是我依然能夠選擇愛他。

要注意的是,我們的信仰不是功利主義:為了他人理解我,所以我先理解他人,如此一來,目的終究是為了他人能夠理解我,那麼這本質上還是一種驕傲,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真正的動機及出發點,是心甘情願,因著那在我裡面從耶穌基督而來的良善、愛心、溫柔和忍耐而產生謙卑與愛,去理解、去愛他人。

◆效法耶穌的樣式

基督愛我們,是在我們愛祂之前。「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對我們的愛就在此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作為上帝的兒女,作為丈夫、父親和牧者,我時常在這方面失敗,總是期盼他人對我的理解大過我對人的理解。這是我時常犯的錯誤,也是我作為亞當的後裔本性裡擁有的一種驕傲和自我優越感。

能夠更多地理解他人,就是謙卑;總是希望他人更多理解我,這就是驕傲。憑什麼別人要先理解我?這種把別人對我的理解看得很重要的想法,背後其實是驕傲,因為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把自己的感受看得過於重要,所以當別人不理解我的時候,就開始生氣、埋怨。我時常對妻子和孩子發火,生氣他們不理解我的忙碌,我也對部分會友有意見,覺得他們不理解我,反而對我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和指責……這背後隱藏的,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驕傲和虛偽。

之前,我時常參與一些網路的辯論,主要是社群上一些神學議題的討論,經常對那些不理解、不明白我觀點的人很生氣,遇上很多態度很不好的人,也覺得他們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思維有問題。但是這些日子以來,我已經很少參與這些網路上的辯論了,一方面時間有限,另一方面,越發覺得這類缺乏彼此理解和尊重的辯論,既不造就自己,也無法造就他人。

在家庭裡,在教會裡,在工作中,在與人談論問題的時候,嘗試理解他人的困難處境,少一些過快的指責,少一些論斷和批評,多一些理解。當我們有理由生氣的時候,當我們有理由埋怨的時候,當我們有理由發火的時候,願我們藉著禱告,祈求聖靈的幫助,讓我們把我們裡面耶穌基督的溫柔、良善、愛心和忍耐活出來。

我們的驕傲隱藏得很深,無處不在;我們的虛榮心和以自我為中心,無時無刻都在誘惑著我們;我們的悖逆和虛偽,無法躲避。我們唯有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和聖靈光照,更深地認識我們自己,更深、更真實地祈求聖靈的幫助和憐憫,才能脫離這種驕傲的、虛偽的、一直為中心的陷阱。求主憐憫我們這些驕傲的、可悲的、總是在尋求他人的理解的罪人,幫助我們能竭力去理解別人。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61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