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走近玉神,隨心所欲
作者 / 伊那利

「最近可以看螢火蟲哦,要去嗎?」某日收到這樣的訊息,地點在花蓮的鯉魚潭,旁邊不就是玉山神學院?聽說玉神最近新完成的會館頗舒適,而且是「潭景第一排」,於是趁著春初乍暖還寒、令人不容易打起精神的好時機,給自己放假三天兩夜,速速上網訂往花蓮的普悠瑪和太魯閣火車票,只要兩個小時多一些,已抵達台灣的東部城市。

有段時間很好奇玉山神學院,大概是太多人向我炫耀或說是介紹玉神的好山好水,因此每次公司內部要舉辦例行進修活動時,我總是忍不住向主辦的同事推薦玉神,可惜每次總以「交通不便」而失敗收場。擁有好山好水的地方常常會和交通不便劃上等號,或許吧,我得承認從小在台灣西半部長大,的確有這樣的刻板印象,但這也是實話,人越少,對自然環境越好。

我還想去呼吸東部清新的好空氣,台灣西部的PM2.5濃度總是南北輪流現紅燈,叫人心驚。明知僅有三天兩夜改變不了什麼,至少能體會到什麼是好空氣,明白更好的,才懂得在日常生活裡設法阻擋日漸嚴重的崩壞,不是嗎?

■螢光引導尋覓

那天在搖晃的火車上睡一覺後抵達花蓮,走出剪票口後,迎向我的是記憶裡最道地的「東部風景」──眼睛前方一片高聳的山,筆直的馬路連接山和我,看來很近,卻呈現一種迷人的驕傲姿態。有時山頭犀利露出,有時雲層堆疊頂上,有時白霧飄渺山間,無論剛走出便利商店,或者咖啡館裡喝下午茶,抑或是追隨網路消息品嚐各種必吃,即使行為如此「西部模樣」,幾千公尺的高山總隨侍在側,好像輕輕地說,誰是這裡的主人。

大約半小時車程抵達在壽豐山裡的玉山神學院,一路上道路寬敞平順,玉神校門口旁就有花蓮客運的站牌。先到玉神會館裡辦Check-in,會館裡的人員領我到3樓的湖景房,一開門便大為驚奇,竟然能這麼清楚看見鯉魚潭和鯉魚山,彷彿是特別為我布置。時間剛過午,一雙腿發懶起來,打開通往陽台的玻璃門,更清楚地眺望潭景,潭邊有小路供人行走與騎腳踏車,打算隔天早上用過早餐後來進行環潭之旅。

下午在陽光灑入的房間裡由鯉魚潭和山陪我睡了場美好的午覺後,期待的是晚上的賞螢活動。傍晚會館安排一輛車把要去賞螢的房客帶到鯉魚潭南側的延壽亭,聽過事前的導覽解說及賞螢注意事項後,眾人分批跟隨導覽志工的指引走往沒有絲毫燈光的環潭道路。主辦單位還發給每個人紅色玻璃紙,用來包住手電筒或手機的閃光燈,為了避免任何剌眼燈光干擾螢火蟲。

幸運的是,這晚的月亮扮演最佳的天然探照燈,完全不需要打開手上的燈,樹影也看得清清楚楚。正當大家還小小聲討論能不能順利看到螢火蟲時,突然間一個、兩個小小的光點沿山面飛行,惹來陣陣驚呼。可惜因為聲音太過洪亮,這些亮點幾秒後便消失,眾人只好相互提醒不要太過激動。

隨著腳步越走越裡面,視覺逐漸適應光線而清明了起來,水面粼粼波光映襯潭邊燈光倒影,看久了好像視線會進入某種不可思議的空間。人的視覺實在奇妙,腳步無法抵達的他方,望一眼就能乘著光線而去,把遠方的美景盡收眼底。正當受潭水迷惑時,身邊驚呼聲再次揚起,聽得出大家努力壓抑聲量,只怕再次嚇跑可愛的螢火蟲。一個、兩個,五個、六個,小小的光點以曲線上上下下地飛舞著,偶有一兩隻不知是否緊張或不怕生,竟飛近人的身邊,讓大家驚喜非常卻得拚命壓住內心的澎湃。

■信步潭邊遠眺

隔天,我照原訂計畫前往鯉魚潭遊客中心,附近有不少出租腳踏車的店家。本來我也想順著會館人員的建議租腳踏車環潭,但看天氣有些炎熱,便轉換念頭改在潭邊走走。妙的是,不久好奇心勝過天氣,不知不覺來到潭的東邊,進入鯉魚山下的道路,感謝林木蓊鬱提供最好的防晒,陣陣涼風也為這趟步行再加分。

這段路禁止汽機車進入,是附近居民和遊客喜好的健行路線,沿路只見行人和腳踏車,不少人穿上整套的運動服裝,或戴上防晒的帽子、套上袖子,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都能享受在鯉魚山和鯉魚潭的懷抱裡。

我邊走邊不時看向水面對岸的玉山神學院,6層樓高而且有紅色屋頂的玉神綜合大樓格外顯眼,旁邊的圖書館和校舍同樣受到山林包圍。如果從現實角度來看,玉神附近沒有都市人習慣的便利商店,夜幕低垂後黑暗幾乎籠罩整間學校,要能融入這樣自然大過人工的環境,的確也是一種必須花時間適應的挑戰吧!

這天傍晚,我再到玉神會館正對面的潭邊小徑散步,這裡有幾家看來雅緻的民宿、咖啡館,露天座位直接面對鯉魚潭,十分愜意。但我仍任性走想走的路,直到無法通行為止。路上遇見一隻不怕生的貓咪,自動靠過來撒嬌後再若無其事離去,這小小的事情讓人打從心裡開心滿足。

那三天兩夜,除了賞螢是比較有目的的行為,其他的,僅是隨心所欲與山林共舞,好比潭上吹過的風,流暢而自在。離開人聲鼎沸的市區加上交通不能說走就走(有公車照時間表行駛),而能賺到強迫自己放下習慣、放慢步調的機會──基於這樣的想法,我盤算著回去說服公司前來這裡舉辦旅遊活動,或是教會也很適合在這靈修,遠離過多的人工喧囂,應該能聽見更多萬物的聲音。

文章與照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01期

攝影:陳怡萱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