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8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出現少時的雲霧
從紀錄片《生命》再思九二一
作者 / 李愆

1999年9月21日清晨,經過為時102秒、好似短暫卻又漫長的地動天搖之後,這個被葡萄牙人以「福爾摩沙」(美麗)稱之的島嶼,經歷了百年以來最嚴重的打擊,秀麗山河、無數人家自此面目全非。15年後的今天,「九二一」這個數字似乎仍是個符號烙印,仍是籠罩這塊土地的陰霾……。

「人定勝天」雖然聽起來讓人鼓舞,但對比天災之下,顯得荒謬而狂妄。誠然,九二一是我們共同承受的災難,有好些人已經走出來,甚至已經遺忘了那樣的傷痛而回歸原有的生活。但造成兩千多人死亡、上萬人受傷、無語問蒼天的悲劇本身,卻不是輕言可以消逝。2004年由吳乙峰操刀、以九二一地震為題材的紀錄片《生命》,聚焦在南投九份二山的4戶受災人家,記錄了他們的心境,也記錄了人們的卑微,我們由衷感激他們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好讓我們不忘生命的沉重。

░░為時已晚

這部紀錄片中4個家庭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最常感受到的心情除了懷念不捨外,就是後悔與愧疚。遺憾和家人甚少互動、後悔給家人太少時間、對被忽略的親人感到愧疚……命運沒有給他們機會彌補,轉眼之間,已是陰陽兩隔。

看著他們沒有淚水、眼中無神地述說過去種種、相處點滴,心中除了替他們感到難過鼻酸外,也驚心想起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假若今天我們遇到莫測風雲,是否也會遺憾相處太少、還有什麼話沒有說?

曾經在一本書看到一段令人省思的文字:「我們假設明天一切照常運行,只是,我們的假設成立嗎?」顯然,事實推翻了這樣的假設。

我必須承認,有太多時候我忘了那些受苦的人們,或許不是無心,而是刻意,因為若思念起他們,怎麼還笑得起來?怎還能繼續享受、繼續安逸?

看了這部紀錄片,突然覺得台灣雖小,可是台北離集集、離國姓、離受苦者好遠、好遠,彷如兩個世界……在這世界中劃下界線的,是不可預期、不可抗拒的天然災害,以及我們對處在苦境者的無知,兩者將世界一分為二,令我們物理上雖處在同樣的世界,卻好像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態度。

除了罹難的人們,另一種死亡也蔓延在活著的親友當中。誠如導演吳乙峰觀察到的:「他們好像失去的不是家園,也不是親人,而是好像失去靈魂。」

隨著一幕幕過去,有掙扎、有懊悔、有質疑、有扶持;有的雖然仍帶著傷痛、難忘失去親友的苦情,尤有甚者,仍然還在死蔭幽谷中糾結掙扎……他們的種種點滴,活生生解釋「哀莫大於心死」,這樣的沉重令人感到壓迫、窒息,死亡的意義,不再只是呼吸的停止,更有了一種形而上的解釋。

░░以生為名

相對於死亡的觀察,我一直在思索導演為何以「生命」做為這部紀錄片的名稱。這是我們不陌生的詞彙,常常出現在我們的周圍,甚至,我們自己仍存活著,因而感到「生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只是為何導演仍然以此為名?他想傳達的是什麼呢?

然而,當「生命」兩個字斗大地出現在螢幕上,我突然覺得這個不陌生的詞彙陌生了起來,什麼是生命?有氣息就是生命了嗎?生物學的定義是這樣,但「生命」只有如此的定義嗎?

螢幕上,4個家庭災後不同的發展,描述了生命的韌性,有許多難處、苦楚、聚散、淚水、起落與掙扎……這些或許沒有替生命下什麼定義、提出什麼解釋,卻呈現生命的強韌與深度。透過本片,我看到了生命的不簡單與沉重,也許,這就是導演想呈現的。

末了,兩個新生命的出生,更讓我體會到生命的起落、承續。雖然在人來看,生命好似無常,可是因為出於對造物主的敬畏,我們更應該嚴肅去看待,特別在自殺率日益攀升的現在,更該知道生命不是可隨便、輕忽的。

紀錄片中對生命的觀察,讓我想起以前鋤草的經驗。在以前服務的單位,常常有雜草從花圃冒出,有栽種經驗的人都同意,那並不是受歡迎的客人。

在除去雜草的過程中,我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我的雙手,花圃的土並不厚,但每拔起一株草,總可以感覺到那株草不願離開土地。彷彿深知離開土地面對的即是死亡,小小的根部緊緊地抓住淺淺的土,以致於我每拉起一株草,草也拉起一片土,而那種拉力,正無聲地述說對生命的依戀,叫我這個對它而言是劊子手的人也不禁動容。生命的堅毅,在小事物上表露無遺,工作的時候藉此有了認識,而在《生命》這部紀錄片中,更在人們身上看到這種奮鬥。

░░生命之道

然而,如同千年之前孔老夫子曾語:「未知生,焉知死?」這部紀錄片同樣沒有告訴觀眾,生命是什麼?這或許也是導演當下的問題。

雖然影片中所呈現活生生的經歷,已然讓人屏息、深省,但總感到還缺了臨門一腳。畢竟,生命是相當大的課題,即便僅從生物學而言,都有相當多的研究空間,人實在難以一言以蔽之。

但聖經對生命卻不是沉默不語的,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聖經的主題之一。基督的信仰關於人的部分,有別於其他的宗教對善惡的強調,不只藉律法定義義與罪、分別聖潔與污穢,更有諸多對於生與死的論述。固然我們難以在有限的年日完全認識聖經的啟示,但我們仍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在主所曉諭的聖經中,能夠曉得那說話的主樂意讓人知道的生命之道。

新舊兩約都有對生命的論述,讓我們明白那不只是吹進人裡頭的那口氣而已。我們不陌生的是伊甸園中的生命樹,及至啟示錄仍提起這棵樹(啟示錄22章),律法中以命償命的定律顯示生命的重要(申命記19章),摩西在約旦河東對以色列呼天喚地、陳明生死禍福的呼喊猶在耳畔(申命記30章),詩人看明耶和華所命定的福,是永遠的生命(詩篇133篇)。這些記載都讓我們注意到生命在聖經中的重要性,誠然越認識便越發現自己對當中內涵、層次實在所知有限,但至少已足以吸引我們重視。

░░生命本質

最重要的是,新舊兩約中,主都以生命自稱,祂就是生命(申命記30章20節、約翰福音14章6節),為使我們聚焦、倚靠,使我們曉得,基督來,是要救我們出死、入生,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生物學定義的生命,在那公義、聖潔的至高者面前,不過是本來出於祂、卻在伊甸園棄絕祂的一口氣。按著使徒的見證,我們本是死在罪惡中(以弗所書2章1節),可是今日卻因信基督而有截然不同的故事。我們今日或能一息尚存、安逸無虞,不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具備的善與義,也不是主有所耽延,而是出於主的寬容與憐憫。願我們今日就能趁還有時間的時候,尋找、求告生命的主,好使我們得所應許的生命。

這部紀錄片,即或沒有提出對生命的定義、解釋,但讓我們思索生與死的層次,讓我們感到當中豐富而嚴肅的內涵。而影片的不足,則提醒我們回到聖經尋求、認識生命的真義,好使我們因信聖經的見證,於基督的生命有分。在九二一面前,我們認識生命的脆弱,但也在直接與緊密的紀錄中,領略了生命的堅韌,並且促使我們再次省思生命的本質。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63期

圖片來源:PChome線上購物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