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同島一命馬祖行(下)
在地的「關島」體驗
作者 / 于倉和
馬祖酒廠八八坑道

第二天一早起來,南竿天氣晴,如同前一天一樣的碧海藍天,但卻只是表面而已,往其他各島的交通船全部停開,除非天氣好轉,不然接下來的行程就只能待在南竿島上了,因此只能和東引先說再見,後會有期。

■鑿開 花崗岩

南竿島是馬祖列島中的最大島,人口也最多,是馬祖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島上充滿花崗岩丘陵,地形崎嶇,但一般道路、戰備便道縱橫交織,四通八達,在島上騎機車旅遊,可說是相當愜意有趣。

南竿島上的景觀也是以軍事戰地性質為大宗,但更顯多樣。從我們住的福澳村出發,沿著公路順時針前進,不久之後便可以接上中央大道,一路往南走便可前往梅石,當地駐紮著「大砲連」,顧名思義就是國軍的砲兵部隊營區。這裡的大砲可不是普通的大,這裡配備的火砲是美製240公釐口徑榴彈砲,比起曾在金門八二三砲戰中發威的8吋榴彈砲還要大上一號,而且只有在外島布署,台灣島上的國軍是沒有的。

從梅石出發往下走,即可抵達南竿遊客中心,那裡有馬祖規模最龐大的地下坑道「北海坑道」和結構複雜的大漢據點。北海坑道成井字型,自1969年起費時兩年才建設完成,動用數千人在花崗岩山壁中開鑿出可供船隻停泊的坑道,可說是鬼斧神工。

至於附近的大漢據點,共分三層,也是在花崗岩山壁中開鑿出來,曾是堅強的火力據點。沿著戰備道再向西,則可以抵達鐵堡,不過這回鐵堡不是位在花崗岩山壁中,而是位在靠近海岸的一座花崗岩礁上,當時駐防的官兵在此以花崗岩為依託,構築出完善的防禦工事,固若金湯,因此才獲得「鐵堡」稱號。

若是從北海坑道出發選擇走通往山區的公路,則可以登上馬祖第二高峰雲台山,居高臨下,近可俯瞰漁澳港,遠則可環視周圍各島嶼和中國海岸,當然還可以進入一旁的雲台山軍情館,透過館內展出的內容來了解當前台海敵我形勢。

■酒香 八八坑道

若是對戰地特色沒有太大興趣,南竿島上還是有很多其他好玩的景點。從鐵堡出發沿著戰備道往前走,就可以抵達津沙聚落,這裡曾經是南竿規模第一大的漁村,有著美麗的沙灘,閃閃發亮,因此古稱「金沙」。雖然因為居民大量外移而沒落,但古老的民居建築也因而保存了下來,成為吸引遊客的景點,許多民宿也在津沙聚落開設。

往北沿著海岸走,不久之後就可以抵達馬祖村,馬祖村附近的山上,便是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山頭上矗立一座高聳巍峨的媽祖巨神像,是近幾年落成。民間信仰相信面向大海的媽祖巨像,可以守護海上交通安全,也提醒遊客傳說中媽祖林默娘落海後,便是漂到現今南竿島,由當地居民安葬,這也正是「馬祖」這個地名的起源。再往北,就是有名的四維路,這裡有一條「落日步道」,黃昏時刻在此漫步海邊,欣賞夕陽,格外悠閒自得。

從福澳港往東走,則可以參觀馬祖酒廠,馬祖酒廠最聞名遐邇的產品,便是馬祖高粱酒。馬祖酒廠的高粱酒儲存在酒廠旁牛角嶺下方的八八坑道中,由於坑道常年維持低溫陰冷的環境,可以讓酒穩定發酵,因此製成的高粱酒可說是格外甘醇芬芳。八八坑道目前開放供遊客參觀,坑道口有多層酒罈整齊排列,相當醒目,遊客絕對不會錯認或迷路,只要踏進坑道,就可以聞到濃烈酒香撲鼻而來。

酒廠附近不遠處就是牛角聚落,當地雖然也經歷了人口外移的苦境,但在當地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活化利用了許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廢棄軍事建築,吸引遊客的到來。其中有一座十二據點,坐落在岬角的岩石上,目前為「刺鳥咖啡」,店主打滾馬祖藝文圈多年,妙語如珠,殷勤好客,言談詼諧之餘,卻總能讓遊客有更深一層的反思。而這座軍事碉堡本身也在店主的巧思下,搖身一變成為沉澱心靈、整理思緒的好所在。

■開島 即別離

馬祖行的最後一天,南竿開島,海上交通恢復,不過也沒有辦法拜訪東引島了,只能趁著早上還有點空閒,搭船去東莒島晃晃。東莒島距南竿船程約一個小時,但又更小了,約莫一個小時便可以將整個島走遍,到島的最北端可以拜訪純白塔身的東莒燈塔和「白毛城」,前往南端則可以參觀大埔石刻,上面記載了明國將軍沈有容在萬曆年間平定倭寇的事蹟。當然若是累了,也可到島中央大坪村的國利豆腐店坐坐,來碗冰豆腐消暑,也是遊客在東莒的必訪行程。

回到了南竿,該是說再見的時候,機場裡擠滿了受這幾天天候影響而無法返台的遊客。就當作真的是「關島」一遊吧!我心裡這麼想。許多人常常說旅遊就是要體驗當地生活,那我想,「關島」的體驗也正是其中一部分,才能讓我有機會更深入馬祖這塊土地,「軍民一家,同島一命」,這句話再適合也不過了。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76期

​攝影:于倉和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