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2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槍響時刻
作者 / 傷蘆

這陣子在整理照片時,無意中看到2012年底去美國出差的影像紀錄。雖然說現在去美國已經較過去更為便利,不像以前要去AIT過五關、斬六將,但當時啟程前,親朋好友還是對我那趟美國行充滿好奇,彷彿我這麼一去,注定是吃香、喝辣、遊山、玩水。

還有同事認為此行根本是正中我這個基督徒的下懷,讓我可以去美國這基督教國家「朝聖」。最離譜的是,還有廠商業務一聽說我是去美國,不假思索地以為是去蜜月旅行,完全忽視我的目的是公務;這些悖離現實的憧憬很浪漫,可也讓我花了不少時間澄清。事實上,影像的紀錄也是作為佐證之用,因為在那個禮拜的工作中,談得上是休憩的,就是我清早起來在下榻的旅館附近散步,還有晚上逛Walmart賣場進行美其名考察、實則貢獻美國GDP的經濟活動。

當時由於正值聖誕節前夕,導致房間很難訂,我們住的地方因此遠離塵囂、稱之為荒郊野外並不為過,留下影像紀錄旨在戳破親友團的美好想像,以端正視聽──我去美國不是去享受的。

■槍聲響起

不過我去美國倒是真的有比較特別的經歷,就是遇到美國爭議已久的槍枝問題。我們在美國為時不到一個禮拜的期間,就發生三起槍擊案,其中包括2012年12月14日駭人聽聞、震驚全球、發生於在康乃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學的槍擊慘案(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 shooting),連同這起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第二多的校園槍擊案,三起案件總共奪去了33條人命(三起案件的死者,都包含行兇後自盡的兇手)。33個無限可能的未來葬送在火藥煙硝之中,人們的哀傷、恐懼、震撼與疑惑,透過鏡頭表露無遺。美國為了表示哀悼而降了半旗,直到我們結束工作、離開美國時,星條旗仍停留在旗杆腰間黯然。

我想單就這樁事,就足以讓我那些以為去美國等於去逍遙的親友團慶幸我還能活著回來,因為第一起造成三人死亡的槍擊案就發生在賣場,是我們採購舶來品的主要去處。當然,美國也不是一天到晚、到處都有槍擊案,但是聯想起來還是讓人捏了把冷汗。

美國槍枝暴力問題錯綜複雜,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事實上至今在美國也未有定論,正反兩方的拉鋸都振振有詞。但是這樣的現象還是讓我好生疑惑,美國何以如此?這個國家由清教徒墾拓,一般人直覺認為是基督教國家,過去不少詩歌統傳至今,展現基督徒生命的純正、成熟與豐富。然而,今日美國人民卻處在隨時可能發生的槍案陰影中,殺死美國人的,正是美國人自己,何以如此?

■表面傳統

除了這個疑惑之外,另一個是我很粗淺的觀察,這觀察可能因我待的時間不夠長,可能因我相處的人不夠多,更可能是我的英語不夠好所導致的偏頗。

總之,我在美國的幾天中,雖然取樣率低得可憐,但也沒有特別從美國人身上感受到基督信仰留下的痕跡,好像基督信仰留下的,只是一些節日、一些傳統、一些建築物,凡此種種,眼前的美國與印象中清教徒的美國扞格不入。這些節日雖然使人歡欣、這些傳統雖然讓人緬懷、這些建築物雖然令人嘆為觀止,但如果只有這些,都只是表象而難以讓人得到真正的滿足,因為那些並不是深植於不可見卻是核心關鍵的靈魂中,保羅對羅馬人說的話非常清楚,只有裡面做的,才是真的(羅馬書2章29節)。

換個角度來說,傳統固然有其價值,但不是基督徒在基督裡得稱許的保證,就是猶太人有著亞伯拉罕為祖先、有著摩西律法可依循,施洗約翰對他們的指責不就顯出傳統也好、血脈也好,並不是最至要關鍵(馬太福音3章9節),要緊的,是他們留下佳美腳蹤。而今日人們是不是還效法他們的行為?若不然,只是顯出我們一方面承認過去的價值,但實際卻奉行別的規則,正如耶穌直指猶太人說,他們並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這不是按著譜系、血緣而說,乃是因他們所行與亞伯拉罕大相徑庭(約翰福音8章39節)。

■我們如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些在美國所經驗的事件、所萌生的想法,讓我不禁想到,與美國的清教徒相仿,我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傳統。基督福音傳到亞洲,迄今有百餘年歷史,福音的種子落到福爾摩沙,轉眼間也屆150年;然而這已經稱得上擁有一定傳統、歷史的信仰,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到了今天如何呢?

當我們遙想過去信徒的艱苦、樸質、敬虔,直到今日我們仍津津樂道,讀起他們的信仰見證還是為之動容,相比踏上新大陸的清教徒,這個美麗島也曾因基督的福音,閃耀著有如夜星的真理光輝。

然而,正如清教徒對基督信仰的追求在今日美國已經產生變化,我們呢?是否持守了諸如巴克禮、馬偕等人所傳?是否承續了諸如吳文水、高長等人所信?聖經不斷地呈現「回到起初」的重要原則,不是要求屬主的人凡事標新立異、與時俱進,而是在相對的事務上,無需拘泥,在絕對的真理上,卻要堅守到底,持定真理亙古到永遠不改變。

固然我們在聖經中看到先知有著對時事的立論針砭,但他們論述的主軸仍不離對摩西律法的強調(以賽亞書24章5節、但以理書9章11節),他們所說的話,仍然不與律法不可增減的命令相悖(申命記4章2節),他們要求人們當記念藉摩西所傳的律法(瑪拉基書4章4節),並且警戒上帝百姓違背律法時所必須面對的忿怒(西番雅書3章8節)。

就是到了新約,耶穌在回應質疑時仍以創造之初回應(馬太福音19章8節),祂來到屬祂的世界並非毫無徵兆,因為祂的事在律法與先知早已陳明(希伯來書1章1節)。人子來,更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馬太福音5章17節),新約作者亦常以「經上記著說」做為論述的依據。

■尋訪古道

是以,這世代雖然有前所未有瞬息萬變的特性,有形的科技、無形的思想不斷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衝擊著我們奉行的規則,挑戰著我們堅持的價值,試驗著我們對救主耶穌的認識。然而,我們在基督裡的人仍然沒有別條路,仍然是必須回到聖經所見證的基督耶穌。我們因信祂在十字架所成就的救恩,在這條人煙稀少的屬天窄路上站立得穩,並且尋求天父的心意、悅納。

我們當聽那個眼淚汪汪的先知對尋訪古道的呼籲,那不只是上帝僕人對當時人們的招喚,也穿越時空對著今日的我們疾呼:「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耶利米書6章16節)如此,我們方能在基督裡坦然地說,我們與歷世歷代的眾聖徒是一個心靈、一個腳蹤(哥林多後書12章18節),在主裡的傳統不只是遙遠的歷史,亦是我們今日的見證。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9版

圖片來源:Bruc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