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58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告別式帶給我們什麼?(下)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作者 / 劉曼肅

◆每個孤單人生都有複雜的故事

相較於《送行者》說了很多如何藉著死亡促進家族療癒,《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一開始就是幾場不同宗教的告別式,但都只有梅約翰一人出席,他的態度始終是恭敬的。

梅約翰是一個每天處理無主遺體的公務員,他尊重自己的工作,恭謹地對待死者,告別式的音樂、悼念文、細節都無可挑剔。但他身上沾著死亡的氣味,沒有人靠近他。

梅約翰淒婉的生活方式,讓我想起香港作家西西著名的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描述一個從事為屍體化妝的女孩,溫柔地對待死者,卻無限悲情不斷地等著愛情來了又走,因為追求者參觀過她的工作之後,總是會驚駭地逃之夭夭。

◆人生太少美好的結局

梅約翰過著規律的日子,他習慣一絲不苟,在工作之後徹底收拾乾淨,也許是看多了意外死亡,他生活得好像隨時可以遠行。另一個職業傷害,是他看到肉塊或動物的肉會毫無食慾,他每天吃蘋果和罐頭。孤單、沉默的他最珍貴的東西是一本厚厚的相簿,工作結案之後他就把照片貼進來,累積了很多年。

每當梅約翰接到新的個案,總是深深地凝視遺物,尋找蛛絲馬跡好拼湊死者的一生,為的是寫出恰當的悼念文。他不遺餘力地處理一個又一個孤獨死去的個案,每一個孤單的靈魂都有很多故事,他想儘量幫死者尋找親人,讓故事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但是有美好結局的個案實在太少了,梅約翰耐心地處理每一個個案,多方打聽,這花掉他太多時間,隆重的喪葬也花掉太多經費。新的部門主管上任後,梅約翰面臨即將解職的命運。上級只想要快速地處理遺體,草率火化以節省費用。畢竟連親友都不來往的人,往事一切如煙,何必化簡為繁,拖泥帶水地處理後事呢?

◆最後走出了框框

梅約翰不放棄地努力,卻總是失敗,但最後一個個案,收屍的地點就在他的對窗,死者是他的鄰居威廉。雖然他們先前彼此並不認識,但這意味著,死亡已經逼近了。過去的個案累積了太多遺憾,這次他想要有個完美的結案。隱約中,這最後一次個案似乎反映出他的心境,孑然一身,如何才能有美好的死亡?追查資料毫無所獲,梅約翰決定背水一戰,他走出辦公室去明查暗訪,這是第一次,他走出了框框。

梅約翰發現,威廉有個不相來往、甚至對父親避之唯恐不及的女兒,循線追索,又找到了威廉的朋友,再地毯式地搜索,找到了威廉的前妻,得知威廉有另一個女兒。

彷彿散落的拼圖,逐漸拼湊出威廉的為人,他熱情、講義氣、愛朋友勝過愛家人,脾氣暴躁、衝動,雖然曾坐過牢,但卻熱心助人,在監獄中甚至為弱勢族群募款。梅約翰邀請這些親友參加告別式,他們全都遲疑,威廉的人緣實在不夠好。

梅約翰必須接受,結果又將是一個無人參加的告別式。令人欣慰的是,他細心體貼的態度,終於得到威廉女兒的敬重,彼此留下了好感。梅約翰有了一個談心的對象,有了笑容,有了約會。

◆有份量的生命

這個專注以葬禮為主的故事,要讓死者而不是生者繼續說故事,情節是梅約翰興奮地迎接即將到來的約會,卻意外撞車,「天有不測風雲」地成為馬路上一具無親屬認領的遺體。死亡乍然降臨,他先前試躺自己的墓穴,了無牽掛的樣子,一語成讖。

當威廉的葬禮舉行之際,原先不參加的親友、同事、袍澤全都來了,這使得原本在人世間無依無靠、十分孤單的女兒,與同父異母的姊妹有機會相認。這個葬禮因為親人相認、友人相聚,顯得溫暖而豐富。

但同時,梅約翰的葬禮也在極其簡略地舉行著,這是電影裡最冷清的一場葬禮,除了主禮的神父和抬棺者,無人參加。畫面上兩個葬禮強烈對比,梅約翰一直努力減少別人的遺憾,電影卻讓他死得最寂寞。在淡淡的遺憾中,生命安靜,一如英文片名「Still life」。

梅約翰生前讓流浪漢死後都能得到一個莊重的葬禮,也讓我們發現,沒有人是毫無價值的。電影最後讓那本厚重的相片簿上,所有梅約翰用心對待過的個案,每一張陌生的臉孔,全都活生生地來參加他的葬禮,使那原本無人出席的告別式備極哀榮。誰會真的與世界沒有關聯呢?梅約翰的生命是很有份量的。

◆告別式說的是生命的故事

《送行者》說,生者總是恐懼死亡,但死者常是寧靜而美麗的,因而「死亡只是一道門」,透過「直視死亡」,發現「美好的死亡」。這是因為日本有個崇尚「死」的絕對價值的切腹傳統,美化死亡。但隨著二次大戰戰敗,這個傳統瓦解了,無論如何都要掙扎求生的價值觀興起,死亡成了醜陋的。

我們無需美化死亡,卻也發現,死亡不能宣告勝利,因為死亡不是最偉大的力量。告別式的莊嚴和美感,既是為生者,也是為死者。即使無人出席,每個告別式都訴說著一個珍貴的故事,有很多的啟發性。我們從告別式看見生命的美好,以及無懼的力量。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1期

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https://tw.movies.yahoo.com/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