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5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散步台南神學院
作者 / 伊那利

工作的關係常有機會進入台南神學院,距離辦公室僅數步之遙,即使不走進校園,只是沿外牆步行,自欄杆探出頭的大朵粉紅扶桑花總逗我開心。

神學院因新樓街劃成南北兩個校區,有扶桑花牆的這一邊是靠青年路的校區,裡面大多是師生的宿舍,除此還有常舉辦演講、教牧研討會或畢業典禮的頌音堂,記念神學院首位台灣人院長黃彰輝牧師的彰輝館,曾獲《親子天下》雜誌推薦的新樓幼稚園及圖書館、籃球場等。在花木扶疏的校園中間有個平台,曾有民眾誤以為是祭壇,事實上它是巴克禮牧師、黃彰輝牧師住過的宿舍遺址,目前僅剩下階梯與基座。

這裡多數時候很安靜,偶爾會聽見幼稚園傳來銀鈴般的幼兒笑聲。我特別喜歡南神是一個樹木很多的校園;從青年路的入口進去,視線立刻會受到彰輝館前的老爺爺級雞蛋花樹(緬梔)吸引,「它是台南最老的雞蛋花噢!不過要低調一點,怕太多人來看。」曾有位神學院的老師這樣開玩笑。其實在關心老樹的台南文史工作者、社區大學師生心中,這棵據說300歲的雞蛋花樹早已具有相當分量,常有社團在他的樹蔭下舉辦說故事活動,或是以他為起點展開老樹巡禮路線。

校園內超過百歲的老樹非常多,原因之一是這塊地在成為神學院以前,曾經是台南富商蘇萬利家族的花園。聽說這裡約有近40種主要樹木,包括前面提到的雞蛋花、院長公館旁300年的樟樹和200年的龍眼樹、蓮霧、鳳凰樹、羅漢松、桃花心木等,儼然是個老樹植物園,圖書館旁還有以色列駐台代表親自種下的年輕野蜜樹,不只能講樹的故事,還可順便帶出地方歷史的變遷。

繼續往新樓街的方向走去,經過圖書館前請稍停下腳步,門前右側角落有個巴克禮牧師的半身塑像,這一帶便是由他創設的「聚珍堂」遺址所在地。聚珍堂是台灣第一個發行報紙的出版社,也就是現在的台灣教會公報社。

穿過新樓街,是南神另一個校區,主要是身為市定古蹟的禮拜堂和校舍教室,這裡較前面那個老樹豐富的校區多了些出世的氣味──從新樓街上小巧低調的校門開始,穿過大王椰子並列的小徑,抬頭望一眼灰色洗石子校舍及上面的十字架……總忍不住心生敬畏,兩排間隔整齊的高聳大王椰子樹好像站衛兵,正前方的十字架則是上主的象徵,祂毫不遮掩看向我、穿透我,心裡糾結什麼好的壞的都無法隱藏。

頭低低走過有龜殼形狀磁磚的地板,我常會暫停腳步讓視線穿過中間庭園直達對面的禮拜堂,那又是另一個神聖的所在,既近、又遠;然後沿著教室走廊轉個彎才走到禮拜堂前,是我喜歡的方式,走踏的步伐越多且慢,彷彿禮拜前虔誠的吟歌儀式,預備心朝見上主。

格外喜歡打開門的禮拜堂,沒有人也沒有聲音,選一張長椅坐下,連呼吸都不敢出聲。兩側自然光灑落,頭頂上有黃色與褐色組成的格紋天花板,眼前是襯有綠色帳子的塞爾特十字架,以及弧型聖壇牆上金色字體寫著「主曰:非爾選我、乃我選爾、命爾結實、而實恒在、則托我名求父者、可賜爾」。沒有人、沒有聲音(或許輕輕的風吹),卻像在極為安全的懷抱裡,擁有一切。

南神不是座落山上偏鄉等避世之處,而在熱鬧的台南東區安然自處,我想起改革宗信仰教導我們必須走進世界發聲──但要向外發出足夠聲量,必須內在安靜沉穩,如詩篇46篇10節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南神是這樣的地方,或許一個人簡短靜默,或參與學校每週三的大禮拜,或因應節期與時事舉辦的受難週特別禮拜、聲援318學運祈禱會等,在這裡得著力氣後,往外走幾步路,便看見讓上帝國行在地上如同天上的責任。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00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