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9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海綿台灣3-1
大樹幅射井,翻轉使用地下水惡名
作者 / 廖靜蕙
大樹幅射井,歷時3年才完成。

【編按】2014年,台灣秋冬雨量創下氣象局自1947年設置平地雨量站以來的歷史最低降雨紀錄,面臨67年以來最嚴重旱災,全台進入抗旱作戰。當全球都將水治理焦點集中於洪氾防治,台灣幾次大水也突顯預防乾旱的生疏,這次大旱正好給台灣社會上了重要的一課。

梅雨季帶來的大雨,似乎解決了缺水危機,然而,台灣學會了面對乾旱的態度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想想如何改善管理,讓台灣可以不缺水!

高屏溪攔河堰管理中心位於升格後的高雄市大樹區,週末下午,附近居民帶著孩子們到「伏流水模場公園」嬉戲。公園內有幾個幫浦,孩子們很快找到有水的那一座,利用槓桿原理一壓一抬,讓水流出來。

這座沒有圍牆的社區小公園,設置了伏流水取水模型及解說牌,透過社區培訓的解說員導覽,可以了解伏流水原理及水資源開發。

■恢復使用地下水的信心

伏流水屬於「淺層地下水」,是地面水與地下水的延伸,和地面水相連結。水利署南部水資源管理局及當地居民共同參與,歷經近3年努力,2014年底大樹第一座運用伏流水的輻射井完成了。

大樹輻射井安靜地躺在地底下,只在地面開了個大口,因此又名寬口井。這口井位於高屏溪右岸斜張橋下游約2.9公里處,行政區域屬於大樹區檨腳里,定位為備援系統。

輻射井深約15公尺高,約8至16支以鋼管纏繞孔隙約3mm的輻射管,向外收集水源,越過隙縫的潔淨水源,由此進入井裡,再透過集水廊道,通過高屏攔河堰,沿著渠道抵達澄清湖淨水廠,輸送到用戶端。

輻射井的概念談了一、二十年,台灣卻遲遲未能啟動相關的開發。即使伏流水開發經過民間認證是「利大於弊」,對環境相對友善,然而實際到地方與居民溝通時,仍無法說動居民。居民擔心取了伏流水,會影響當地的耕作用水,而設置的管線也會影響當地。

居民的擔憂其來有自。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丁澈士表示,台灣社會無法跳脫使用地下水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的觀念, 更根本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對地下水欠缺研究與了解,也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沒有信心。其實,伏流水位於淺水層,只要沒有黏土層阻隔,就不會水乾土夯而造成地層下陷。而在台灣東西向河川旁收集水源,除非長期收集上百萬噸水,否則並不會有地層下陷危機。

2011年,時任南水局局長的賴建信, 也是現任經濟部水利署主任秘書,率先實踐了伏流水的利用。

■建立互信先於施做

為了取信於居民,南水局的幾個工程師,逐戶拜訪居民,親自說明工程原理;並與環境調查、鑽探、設計團隊溝通,先了解民眾擔心的問題,適度反映在設計中,對於誤解則加以澄清。這幾年玉荷包產期,南水局還會發起團購,以表支持地方產業的心意;而伏流水珍貴水資源,也成為大樹國小最具特色的課綱; 模場解說也由居民擔任解說員。

南水局也結合藍色東港溪協會及高雄綠色協會等民間團體協助,以焦點座談、說明會、社區培力計畫,逐項確認居民意見,建立工作項目,條列後與居民一起完成。

雖然工程時間只需幾個月,但與居民達到互信基礎、邀請居民參與、建立共管機制,足足花了近兩年時間。

「工程並不難,但和居民達成共識需要更多時間。」賴建信認為,資訊透明公開、跨域合作、公民參與以及環境教育, 和工程師、居民、公民團體一起合作,是計畫得以完成的關鍵。

「其實水源並不缺,問題在於使用地下水的空間與時間出了問題,因而造成環境大地的沉重負荷。」丁澈士推估,屏東平原地下水補注量約介於9至13億噸/年,只要調配使用得宜,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值得大力推廣。除了在屏東平原或高屏溪設輻射井,濁水溪流域也應列為重點地區。

取用伏流水比興建水庫省錢,又不會大面積開發破壞國土,以致影響生態及景觀;水質是從地層過濾出來的水,十分潔淨,效益比較好。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09期

照片提供:廖靜蕙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