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41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他從幼時,就蒙神教導
馬振基教授
作者 / 邱世榮
馬振基全家福

他曾在國際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過400多篇論文,在國際化工界專業領域裡,他是高分子複合材料、奈米材料、環境與能源材料科技等方面之翹楚,又甫於2013年12月底,獲頒國內學術界最高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對於這些成就,馬振基輕輕地說:「只有感恩與惜福,珍惜現在所有的;對於得獎能說什麼?只有感謝上帝一路的帶領。」

出身台南民族路教會的馬振基教授非常重視教育,回顧人生的跌宕起伏,他感受到上帝一路的帶領,也體悟到生命的哲理是在信仰中生活,也在生活中經驗信仰;而從幼時就接受「上帝的教育」,是將兩者緊密連結的關鍵因素。

■幼年喪父的艱苦環境教育

一歲多時,家裡中藥廠的一場大火,奪走了父親、二姊、祖母的生命,馬振基從幼年就必須面對喪父後的艱苦環境。

他從小叫賣冰棒、各種零食,稍長則當清潔工貼補家用。他的母親帶著5個孩子到處流浪,大學前搬了13次的家,說搬家,其實也不過是扛著幾塊木板(床舖),走就是了。好幾次下個月就得搬家,卻連要搬去哪裡都還不知道。

回想小時候全家住在一間小小土埆厝的簡陋和擁擠,馬振基說到,晚上睡覺時,如果半夜起來上廁所,要來回一趟廁所及床舖原位之間,都必須小心翼翼避開其他人的身體,以免踩到。移動時動作如果大一點,屋頂和牆壁的土粉便順勢落了下來,這樣的屋子,下雨天淹水時會如何慘烈可想而知了。

這樣的生活苦嗎?馬振基卻不認為,他憶起同樣生活在物資缺乏年代的人們,說:「那時候的生活,大家都苦。」悲憫之心溢於言表。

■母親的信仰模範教育

古早居住在高雄茄萣漁村的居民,對民間宗教的崇拜幾乎是不可動搖。在這樣的背景下,馬振基的母親只念小學三年的書卻能持守基督信仰,實屬不易。

馬媽媽經常在非常匱乏,還不知道明天要吃什麼的情況下,教導子女只要藉著禱告,只要還有一點點,就能活下去。她也常告誡孩子,要時時倚靠上帝,雖然一無所有,但信靠上帝什麼都有了。

因為相信上帝,即使環境再艱難,馬媽媽從來不曾放棄;這樣的血液也遺傳到馬振基身上。母親單純的信心,讓顛沛流離的一家人擁有唯一的依靠。

馬媽媽很注重孩子的信仰,雖然她自己沒有什麼可以給孩子,但她努力告訴孩子,要認真認識上帝。

從母親的教導,以及生活中的體會,馬振基看見若與上帝同行,祂就必與人同擔當,也更清楚如何從神支取力量。

日後馬振基所做的研究、創新與科技作品,共獲得美、英、日、德、加、澳等國發明專利110餘件。「不曉得明天會如何,但相信主會帶領。」母親的信仰信念,烙印在條理分明從事學術專業研究的馬振基內心深處。讀書不多的母親,堅信的信仰態度,成為高知識分子馬教授的人生指引。

■邊做邊學的宗教教育

求學過程即使再忙,也不停止團契生活,是馬振基信仰扎根的基礎。他自高中開始參與兒童主日學、少年團契、聖歌隊學習事奉,一方面使自身的信仰再深耕,另一方面,事奉與學校生活、人際關係有很好的平衡與成長,難能可貴的學習經驗,預備了他接下來7年的服事。

大學時代的馬振基,依然要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還要兼家教養活自己,不同的是他從過去是被輔導的學生,轉變成輔導的同工。他帶領少契,規劃高中生的信仰培育; 台南地區看西街、民族路、太平境、東門、南門等長老教會為關懷中學生而聯合組成的少年、學生團契,他也參與其中。當時的校園事工非常興旺,獲得許多牧長支持,教會之間可為此交換講台。

馬振基回憶說,1965年成立「社區教室」,教會週間主日學教室「不關蚊子」,開放給社區孩子讀書,9點半後用晚禱結束。以課業輔導開啟教會的門,並注重孩子的信仰與生活情況,重點是讓父母放心」,「教會自然能融入社區的生活,社區的孩子自然也能成為教會的青少年。」邊做邊學、教學相長是這階段寶貴的經驗。教會、青少年、社區三方面的教育,將馬振基的信仰與生活連結起來。

■隨時隨地事奉的教育

因為這些經驗,在國外讀書、工作期間,馬振基能迅速與來自不同文化、教派的同工一起服事。初到美國不久,他便與一些同工借美國人的教會,從查經班開始召集人聚會。短短5年後,便在北卡羅萊納州首府洛麗市(Raleigh)成立教會。

他在1977年到俄亥俄州工作,也在阿克隆市(Akron)成立查經班,與南神畢業的林安樂牧師同工。1984年,馬振基回到台灣清華大學執教,培育出40幾位博士、百多位碩士生。

現任新竹啟信教會長老的馬振基強調,教會要關心兒童主日學到大學生團契、到成人主日學的信仰培育,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教育。唯有透過教育,才能改變人。他有感而發說:「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教育。」

馬振基說,教育就是要教導、要培育;教導是使人明瞭上帝要我們做什麼,培育是在信仰上建立跟神全備的關係,特別在禱告、讀經、團契、事奉的生活展現出來。最重要是,必須明白一切教育要來自上帝。本於上帝的教育,能使信仰成為生活上可經驗而不是世襲的信仰。

回想人生每個階段,上帝的教育讓馬振基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使他現在可以隨遇而安,讓他學會珍惜、感恩,也讓他不張揚、不誇耀、不浮華。詩篇71篇17節說:「我從年幼時就蒙祢『教導』;至今我仍傳揚祢奇妙的作為。」是他人生的寫照。他也希望以經文:「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在真道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善道上得了教育。」(提摩太前書4章6節)與兄姊互相加油。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1期

圖片來源:馬振基教授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