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8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平信徒查經運動的興起
從施本爾的敬虔主義談起
作者 / 潘佑達
敬虔主義創始人施本爾的畫像。

今日走訪德國哈勒(Halle)的人,可以在老城區外圍,看到一系列的巴洛克式建築群。這些巴洛克式建築,是由一個名為弗蘭克基金會(Franckesche Stiftungen)的機構所擁有和管理。弗蘭克基金會是由教會創辦並致力於教育事業的機構,歷史悠久。除了擁有幾座博物館外,也提供一些教育講座和課程給民眾參與,是一個龐大的綜合事業體。如此龐大的事業體,其實是源自於350多年前一個小小的聖經小組,後來稱之為「敬虔主義」的平信徒運動。

■ 一切都是從一小群人開始

1670年8月,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赤腳教會牧師館(Barfüßerkirche Pfarrhaus)開始了一種新型態的聚會。敬虔主義創始人施本爾(Phillip Jakob Spener)將這種新型態聚會稱為「敬虔團契」(collegia pietatis)。此類聚會的新穎之處在於,任何信徒都可以針對當日所讀靈修書籍的內容提出問提並表達意見,甚至連當下的政治或經濟議題也可以在小組中討論。在這種小組中,平信徒首次獲得一段在聚會中的專屬時間,可針對聖經或信仰發表自己的聲音。

雖然當時距離宗教改革已過了一百多年的時光,但在敬虔小組之前,大部分平信徒的宗教生活仍然是以做禮拜、聽牧師講道為主,缺少個人表達意見的機會。施本爾認為,過去教會的錯繆之處在於:教會刻意讓信徒保持無知,盡其可能地阻止他們讀經,以便能完全控制信徒的信仰良知。宗教改革正是要推翻這種做法,讓上帝的道能夠重新呈現在人們面前,所以教會更應該喚醒每個人探究上帝的話語及道理的熱情,讓人人都可以研讀聖經、追尋真理。

在敬虔主義創始人施本爾看來,推行敬虔小組不但復刻了「初代使徒教會」式的聚會,讓人們都得以研讀聖經、發表自己的想法與領受,同時也體現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精神──「信徒皆祭司」。部分學者也認為,提倡查經小組的衛理公會創始人衛斯理,亦受到德意志敬虔主義思潮的影響,因此敬虔主義也可以算是查經小組的始祖之一。

新型小組在德意志信義宗地區迅速發展,在普魯士王公的支持下,哈勒這個地區在18世紀初成為敬虔主義的大本營。秉持著不分貴賤、讓所有信徒都能識字讀經的理想,施本爾與其弟子富朗開(August Hermann Francke)在此地創辦了孤兒院,提供家境不好的學童們有房子可住,有地方可學習;並且創辦印刷廠,印刷供小組及個人使用的靈修書籍;甚至設立自己的藥局,期能財政自主。他們的影響力甚至透過在哈勒當地印刷的出版品,遠銷到北美新大陸,進而影響北美清教徒的社群。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源自一小群人渴望了解上帝話語的熱誠。

■ 跨越時空的線上團契

在21世紀的德國,也有一群來歐洲求學、工作與生活的台灣人,在異地相互陪伴,研讀神的話語。2020年,柏林台灣團契剛開始籌組聚會時,就遇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的全球疫情,所有預計舉辦的活動進度戛然而止。本以為聚會活動將因「保持二公尺社交距離」的公衛政策和柏林封城的禁令而無限期停擺,但出乎意料地,在這樣不尋常的一年,我們的團契卻領受了上帝滿溢的恩典與祝福。

今年(2020年)3月,我們使用臉書 Messenger開始了我們第一次的線上聚會,參加的成員有第一次接觸基督信仰的,也有不同宗派背景的,彼此之間時有令人振奮的思想激盪。每週日一同讀經禱告,著實讓我們卸除了心中的焦慮與憂愁,也彼此裝備,好在新的一週,帶著上帝賜予的平安,執行Home Office、線上開會、寫論文和做實驗等任務。

宗教改革後已經走過了500多年,17世紀的普魯士公國跟21世紀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很不一樣,基督徒的聚會可說改變了很多,但也可說沒有變──都是由從一小群人持續查考上帝的話語開始。在柏林,或許有很多讀經小組跟我們一樣,也跟敬虔團契草創時一樣渺小,抱持著對上帝的渴望,堅持在一個時段,如每週日下午2點,奉獻主日的幾個小時,與教會的肢體一同查經、分享所思所想。雖然未來不知會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帝會在我們中間,帶領我們領略祂的真理,學習彼此相愛。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83期

相片提供:宋訡諠、潘佑達、陳思妤、蔡菽娟、簡心怡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