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7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信祂的,永遠不渴
作者 / 保羅‧區普

譯◎Sharla Chen

我們身處在一個豐富的世代,為什麼我們表現得好像很貧瘠?為什麼我們難以找到真正的滿足?為什麼我們掙扎於慾望是否達成?我想帶大家看以賽亞書55章1~7節,並藉由這7節了解「滿足」的意涵。這裡有4個原則幫助我們了解:

1.每個人都是飢餓的、飢渴的

這一章的開頭就說:「唉!口渴的人哪!……」(以賽亞書55章1節)以賽亞的意思絕不是只有特定的人正在尋求滿足,而是每個活著的人一直都渴望被滿足。

上帝透過祂至高的智慧,在每個人的心中放了一種對靈性充滿飢餓與飢渴的渴望。人的一生中都在尋求滿足、希望、意義與目的。無論他們是否明白自己在追求什麼,他們靈魂的空虛唯有上帝才能滿足。

渴求飢餓與飢渴獲得滿足,既是恩典也充滿危險。這是恩典,因為我們會因此而渴慕神;但同時,我們也會追求危險的事物,希望藉由這些事物滿足我們被扭曲的慾望。

你必須了解:我們每天醒來都會覺得飢餓和飢渴,並且追求一些能滿足心中期待的事情。你正在追求什麼呢?請誠實回答,千萬別太快就回答:「我追求耶穌。」

2.受造物無法滿足我們

以賽亞書55章2節繼續說道:「你們為什麼用銀子去買那不是食物的呢?為什麼用你們勞碌得來的去買那不能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話,就可以吃美物,使你們的心靈享受肥甘。」

以賽亞清楚指出兩句話的對比:一個可以滿足心靈;另一個則否。我們從聖經就可以知道受造物無法使人的心靈得到滿足,但從始祖開始,我們已經相信一個謊言,認為自己可以在上帝之外找到生命。

或許是成就,或許是珍寶或蒐集的珍藏,或許是一段關係,或許是一段歷練,這裡有個可以幫助我們的問題:「如果我能擁有__________,那我會很開心。」你會將什麼東西填在空格裡?

3.唯有耶穌能滿足我們

假如受造的世界無法滿足我們的內心,那有什麼可以滿足我們?答案當然就是:耶穌。保羅在使徒行傳13章指明,以賽亞書55章3~5節所說就是基督的的身分及工作。

我的觀點是,我們常常認為儀式與教條才能滿足我們的心靈。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參加主日禮拜、參加團契或查經小組,在各樣的事工上盡力。可是,我們不應該帶著滿足自己的心態來服事。

耶穌不是某種簡單的學問或儀式的參與。耶穌透過祂的話語餵養我們,並且讓我們在祂裡面找著生命。但我比較擔心的是,尤其西方的基督徒,他們常試圖將「耶穌」這件事擠進已然太繁忙的行程。

4.現在是被滿足的時刻

「你們要趁著耶和華可以尋找的時候,尋找祂,趁著祂靠近的時候,呼求祂。惡人要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去自己的意念,回轉過來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憫他。你們當回轉過來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祂大大赦免人的罪。」(以賽亞書55章6~7節)

你可能這麼想:「保羅牧師,我已經接受耶穌成為我的救主了。因為上帝的恩典,我也在特定的時間點回應祂的呼召。」在某種意義上,你對極了。你的救恩是一次的決定就能擁有永遠的赦免,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你能夠活得如此平安。

但就另一個意義來說,上帝呼召你每一天都要尋求祂。祂在每個伴隨太陽升起的早晨,賜予你新的憐憫。祂邀請你停止追求受造物給的空洞承諾,而在祂裡面尋求滿足。

還有最後一件事!如果你已經在特定的時間點回應神的呼召,亦即得到永遠的赦免,但你身邊的人還沒有得到。有個好方法可以為基督贏得靈魂,就是要展現我們對基督的滿足感。

當然,口頭上的解釋是必要的!假若在日常生活中,你對某種事物抱持著很深的滿足感,超越了受造的世界。人們自然會拿自己的飢餓與飢渴與你滿足的靈魂做比較,並會對你所吃喝的東西感到好奇。

原文網址:https://www.paultripp.com/articles/posts/hunger-and-thirst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https://tcnn.org.tw/archives/26714,2019.12.18摘錄。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